-
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呂宗儒表示,大腸癌連續6年蟬聯癌症發生第1名,近幾年罹患大腸直腸癌的人年齡從60至70歲,下降到50歲以下,且病程發展也較快。其中又以直腸癌年輕化的趨勢最為明顯,… 詳全文 >
-
中醫師陳潮宗表示,罹患大腸癌人數逐年增加,罹患此疾病之前,其實有蛛絲馬跡可察覺,例如觀察排便情形與排便習慣改變,突然便祕、腹瀉或便祕腹瀉交替、大便次數增加的情況,或者是大便質地改變如便血、稀… 詳全文 >
-
1位40多歲的婦女本身家族有大腸癌病史,但因害羞遲遲不敢就醫篩檢,最後找到女醫生安排大腸鏡驗,竟發現已患零期癌症,幸好只需大腸鏡下切除,輔以積極追蹤即可,醫師梁永昌指出,大腸癌雖惡名昭彰,卻… 詳全文 >
-
家族中若有親人罹患大腸癌,最好提前做大腸鏡檢查,看看有沒有容易癌化的腺性瘜肉。一名29歲的年輕男子,因為持續3天腹瀉、出現血便而就醫,大腸鏡檢查診斷出罹患第二期大腸癌,醫師詢問發現,男子家族… 詳全文 >
-
大腸癌不論發生率或死亡率,近年來均呈快速增加趨勢,主要是大腸內的腺瘤瘜肉癌化所造成,康聯預防醫學今14日公布一份最新統計,發現北部都會熟男,是大腸瘜肉好發族群,更應定期做篩檢,早期發現、早期… 詳全文 >
-
前面提到傳統的內視鏡,在有經驗的胃腸科專科醫師的操作下,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我們所要看的地方(包括食道、胃、十二指腸前半及大腸),可以對疾病作正確的診斷甚至治療。因此,在傳統的內視鏡檢查均已經做… 詳全文 >
-
微創手術器械和技術再創新!秀傳亞洲微創手術訓練中心今10日舉辦「一般外科手術內視鏡技術訓練國際研討會」,邀請世界各國的微創手術專家傳授新的微創手術觀念、新器械和單孔微創技術,使國內外科醫師不… 詳全文 >
-
前總統陳水扁因感覺身體不適,發現排便習慣改變,加上臉色看起來蠟黃偏黑等狀況,加上家屬擔心因有肝癌家族病史,於是提出申請獲准戒護就醫,醫院將安排進行無痛大腸鏡、肝膽腸胃超音波檢查、心臟與肺部斷… 詳全文 >
-
我何時該開始做大腸鏡檢查?相信這是一個很多人都在問的問題。隨著社會高齡化,飲食習慣日趨精緻及西化。這些食物的脂肪含量相對也高,纖維質的含量卻低。再加上生活緊張,壓力不斷的提高,使得大腸直腸癌… 詳全文 >
-
在接受大腸鏡檢查之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大腸排空準備,也就是將大腸內殘餘的糞便完全清除。若能做到完善的大腸排空,則可減少病患接受大腸鏡時的不適感,同時更重要的是,可降低大腸息肉及早期大腸癌的誤…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