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孩眼中,爸爸是他小时候的榜样,长大后要成为的男人;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的标准。所以,爸爸的形象,爸爸的所作所为,爸爸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孩子透过观察中学习爸爸如何解决问题、如何处理挫折感、如何承担责任、如何待人接物、如何爱与尊重自己和对待异性。
人常说孩子会透过模仿来学习,孩子就是父母的影子。所以身教、言教,深深影响一个孩子的身心成长。这个为爸爸设立的专属「父亲节」,当电商平台都在贩售商品送给爸爸时,然而,爸爸这个称谓是否真正有扮演好「爸爸」这个角色呢?!
无诚信的爸爸
爸爸在孩子心中,就像是天,打从心底崇拜和信任,孩子相信爸爸说的每句话,更重视爸爸与他之间的约定。
然而,很多爸爸以时间紧、工作忙为理由,失信于孩子,餐桌上总是少一副碗筷、运动会/亲师会总不见身影、家庭旅游总是缺席,爸爸屡次开天窗失信,孩子也就不再信任爸爸说的话。此外,孩子也学会承诺不需要兑现,因此有可能养成不守信的坏习惯。
脾气暴躁的爸爸
如果爸爸是个脾气暴躁,以孩子不打不成器、奉打骂为教条,甚至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乱发脾气、摔东西发泄,未来,孩子也有可能有样学样、以这样的方式宣泄情绪。
这也是为何有人说[家暴]会传承。
此外,孩子也可能因爸爸的暴戾易怒,孩子长期处于恐惧不安中,导致出现自卑、没安全感、性格懦弱等,长此以往,严重还会造成心理阴影/创伤或忧郁症出现。
专制独裁的爸爸
大男子主义,过于威严的爸爸,控制欲太强,无形中给孩子压力,凡事都是自己说了算,不尊重孩子的想法。控制欲过强的爸爸会导致孩子自我怀疑、性格懦弱、过度自卑、没自信心,总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都不行,或是养成不需要思考、不敢自己作主的坏习惯,反正爸爸会帮忙做主或等着让爸爸决定就好,进而失去重视自己内心的需求及尊重自己的想法。
不重视自己健康的爸爸
在大家提倡爱自己的声浪中,其实爱自己最重要的就是重视自己的健康,包含适当的工作时间、规律的运动习惯、均衡的饮食习惯、不抽菸酗酒、拥有良好的嗜好、稳定且规律的生活作息等,正向的生活习惯下照顾好自己。
不管是疏于照顾自己或无意识健康的重要性,但都该为孩子保有良好的身教,这也是有的爸爸为了孩子戒了十几年菸瘾,就为了避免二手菸或三手菸伤害了家人的健康。或在酒瘾中振作起来,甚至在意识到自己即将背负「爸爸」这个称谓职责时,主动积极做运动、改掉单身生活日夜颠倒的作息、减少食用油炸烧烤的次数,只因为想给孩子爱自己、爱健康的正确观念。
爸爸,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养分
心理学家 Michael E. Lamb 也说:「父亲的角色是多维而复杂的,不仅是孩子的供养者、引领者和性别榜样,也是孩子生活的参与者,承担着对孩子进行养育、沟通、支援、鼓励、回应的责任;父亲在孩子各个方面的参与都会深刻影响其成长进程。」
在孩子心目中,父亲往往是力量和坚强的象征。作为孩子的保护者,父亲理应给孩子一个安全/安稳的家,而孩子最大的安全感,来自相爱的父母、和谐温馨的家庭,孩子才能从小就在父母身上学习到什么是爱以及如何去爱人。 在婴儿期,宝宝的人际和情绪能力发展重点在于建立依附关系(attachment)。只有当宝宝感受到爸妈所传达出的温暖、信任与安全感时,才能获得较安全的依附关系,而这也正是形成孩子健康心理发展的重要基础。
根据研究,父亲参与的时间大多比母亲少,「在我们的社会和文化中,一直以来都更重视母亲作为照料者的角色,而将父亲的角色简化了。 」心理学家 Michael E. Lamb 说,实际上,父亲的角色承担着对孩子进行养育、沟通、支援、鼓励、回应的责任 ;父亲在孩子各个方面的参与都会深刻影响其成长进程。
父亲参与程度的三个指标
用来衡量在孩子的生活中,父亲参与程度(father involvement)的三个指标:
互动程度(interaction)
可及程度(accessibility/availability)
尽责程度(responsibility)
从社会意义上说,当一个人进入父亲的身份时,他也就选择了进入一段与孩子的关系,承担起了孩子父亲的角色。当孩子叫一句「爸爸」,就得承担起「爸爸」这个称谓的责任,以身教培育孩子拥有同情心、荣誉感、抗压能力、自我尊严、在陌生的环境中无所畏惧、敢于独立生存、遵守承诺、慈爱、有道德自控能力、勇于讨战自己超越极限、有同理心、负责任和自律等道德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