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運動後吃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
運動時水分流失,要即時補充。在30分鐘內喝200毫升至300毫升的水。運動後,你要吃蛋白質以及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固然重要,碳水化合物吃太少,也無法長肌肉。
運動後,原本身體裡的肝糖如同汽油被消耗,運動後吃碳水,如同再加油。而且,碳水化合物下肚,血糖上升、胰島素分泌,肌肉合成的機轉才能開始運轉,建立新的肌肉,這過程稱為合成窗口(anabolic window)。
胰島素如同領隊帶領胺基酸進入骨骼肌細胞,讓胺基酸在其中合成蛋白質、修復肌肉組織。而補充蛋白質提供必須胺基酸,才能重建長成新的肌肉。
運動後攝取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的比例約是3至4比1,如15克至25克的蛋白質搭配45克至60克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最好是容易吸收,在運動後更快分解送入血液中發揮效益。如米飯、麵包、饅頭、香蕉、燕麥、吐司、玉米等,可搭配蛋白質如豆漿、牛奶、優格、茶葉蛋、雞胸肉等。
舉例來說,在超商可以選擇溏心蛋筍飯加優酪乳或玉米加鮮奶豆奶,都是300大卡左右,又提供一份蛋白質。潛艇堡也是好選擇,如6吋的酪梨鮮蝦潛艇堡也提供了11克的蛋白質、340大卡。
液體類也比固體好吸收。雖然市面上已經有調配好比例的沖泡式高蛋白粉,但你也不必犧牲口感。自製奶昔也很容易,如新鮮水果和牛奶或優酪乳或蘋果、香蕉切片放在優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