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觉察那些让我们不舒服的情绪,并试着和情绪对话,往往就能让情绪平复下来。哈佛大学吉尔.泰勒(Jill Taylor)博士曾说过,负面想法或负面情绪的自然寿命只有短短90秒,只要静下心来好好观察,就跟哄小孩一样,情绪很快就会烟消云散。
没错,当不舒服的情绪出现时,像拿着放大镜一样仔细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试着好好安抚情绪,通常愤怒、忧郁、恐惧这些情绪就会像雪一样融化消失不见。不过,有时无论再怎么观察和安抚,依旧无法平复情绪。往往是因为遇到棘手问题,像是和朋友闹得不愉快、被上司责备、和家人吵架等。在这样的状况下,不舒服的情绪会持续很久,负面情绪的蔓延意味着正常生活受到巨大威胁。
此时,怎么做会比较好?可以尝试练习写信。
当情绪激动时,不妨写封信吧!写信具有神奇的疗愈效果,同样的内容比起用言语表达,用文字表达会更贴切,因为可以用确切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情绪高涨时,透过文字书写,能更了解自己为什么会心里不舒服?是不是误会了什么?需要担心的是什么?不需要担心的是什么?随着脑袋的思绪越来越清晰,不舒服的情绪自然也会跟着消失。写信时会强化理性脑的功能,减缓情绪脑触发激烈情绪的反应,让理性脑得以发挥作用。
每当情绪激动时,我也会拿起手机打开记事本开始写信。我把这件事称为「写给负面情绪的情书」,我会和负面情绪分享我的感受,表达我对它们的感谢,或写出我想对它们说的话。有时只写一两行,多则三到四行,偶尔也会写一封长信。例如,和朋友闹得不愉快时,可以这样写:「朋友开口跟我借钱,我应该怎么做才好?」、「我看不惯○○的行为,要继续跟他往来吗?」
「你今天又来找我啦,这么想我吗?吼~拜托不要这么常来找我啦!你每次来找我,我都很难过、很痛苦耶!我跟你说喔!○○的行为越来越讨人厌了,你觉得我应该怎么做才好?」
接着,情绪也会像这样回信给你。
「我也不想来找你好吗?还不是你没事老呼唤我,我出现时痛苦的会是你,稍微把心胸放大一点啦!你不是因为○○今天做了什么才会这么不开心,而是长久以来对他累积的不满,要讨厌就讨厌吧!不过只可以讨厌一下下喔!」
情书不只收到的人开心,写信的人也会很开心。
同样地,当我们写信给负面情绪时,不舒服的情绪也会跟着消失。在写信的过程中,愤怒、厌恶、难过这些情绪会转移到其他地方,最后只会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因为讨厌而感到过意不去,因为生气而感到过意不去。当理性脑开始试着安慰情绪脑时,情绪脑会出现体谅、感恩、希望等正向情绪。当心情愉悦时,身体会产生新的能量,原本疲惫的身心,也会突然变得轻松许多。
但不能只写信给负面情绪。当身心疲惫时,更需要写信给正向情绪。这样一来,希望、勇气和信任等正向情绪也会出现,藉此获得力量。写信给特定某一种情绪时,效果会更好。
「给勇气:
我今天特别需要你的帮忙,
不好意思老是呼唤你,
我为了写作,从清晨就一直待在咖啡厅,
但就只是呆坐着,什么也写不出来,我该怎么办才好?
是要干脆收拾东西回家算了?还是继续再坚持一下?
希望勇气你能给我力量,让我厘清想法,好好静下心来写作。」
舒缓情绪也需要镇痛剂
当开始练习写信给情绪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我们会很希望不舒服的情绪赶快出现,因为很想好好观察这些情绪的流动,但越是这样,不舒服的情绪越不容易出现。这是为什么?相信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验,看完恐怖片后,脑海中一直浮现电影中惊悚的画面,躺在床上越是想忘掉,画面越是清晰;下定决心要减肥时,就连平常不大爱吃的食物,也会变得特别想吃。当我们越是刻意压抑某个想法,反而会产生反效果。
同样地,越是压抑负面情绪,情绪会变得更强烈;但当我们试着接纳负面情绪时,负面情绪反而不容易出现。「啊!我现在正在生气,必须要好好觉察才行。」开始有这样的想法后,愤怒莫名就消失了。反之,如果一直抱着:「烦死了,我到底要忧郁到什么时候?」反而会变得更忧郁。按照社会科学家的说法,越禁止某些行为时,人的内心会越抗拒。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把情绪贴上负面标签,越是压抑负面情绪,越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应该要试着安抚情绪、用放大镜观察情绪、写信给情绪,就连不舒服的情绪,也当成家人一样接纳它们。想要让父母和孩子的情绪温度降温,关键在于必须从情绪的视角出发,顺应情绪的流动。
不过,就像食物再好吃,如果不去尝试,就不可能品尝到美味;如果没有亲自去体验,说再多也没有意义。在哲学家尼采的着作《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书中,写着这样一段话:
「一切作品之中,我只爱以自己的心血写成者。用你的心血去写吧,如此你将发现那心血便是精神。要想瞭解别人的心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厌恶那些不用心阅读的人。」
诚如尼采所说,当你实际操练本书中提到的情绪调适法,相信必能获得言语无法形容的宝贵经验。不断地反覆练习,效果也会提升。
探索情绪、安抚情绪、书写…这些都是舒缓情绪的镇痛剂,就像身体不舒服或受伤时,会服用镇痛剂。那么,镇痛剂是如何减缓痛症的呢?不管是人类还是动物,都是透过神经感受到疼痛,而神经主要是由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所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末梢神经系统是指由脑或脊髓发散到全身,分布呈现树枝状的神经细胞。当末梢神经系统受到外部刺激时,会负责将讯息传送至中枢神经系统,或将中枢神经系统下达的指令,传送至肌肉等各个器官。两种神经系统间传递讯息的方式,是透过电子讯号输送。例如,当指甲受伤时,末梢神经会将指甲受伤的讯息,转换成电子讯号,电子讯号再透过脊髓传送到大脑。接着,大脑会立即作出判断下达指令,藉由发烧或产生痛感对身体发出警讯。镇痛剂的作用,就是阻断指甲的末梢神经传送讯息至大脑。
但大脑发出讯号的速度不同,当讯号通过脑神经时,它对某些刺激的反应迅速,某些刺激的反应较慢,这样的波动称为「脑波」。脑波的波长基本上会落在0至30Hz频率之间。Hz数值越低,表示大脑发送讯号的速度越慢;Hz数值越高,表示大脑发送讯号的速度越快。准备迎战的士兵们脑波状态又是如何?想必肯定超过30Hz以上。当极度兴奋或激动时,Hz的数值会上升,和生气时大脑呈现的状态一样,处于恐惧、愤怒、焦虑等情绪时也是如此。
当情绪不舒服时,藉由探索情绪、安抚情绪、书写等方式,可以改变脑波的振动频率。理性脑的前额叶会试着安抚情绪脑,当情绪脑安定下来后,兴奋和激动的程度会跟着降低,脑波的速度也会慢下来。就像我们会为了消除疼痛感,服用镇痛剂一样;情绪激动时,也需要情绪镇痛剂来缓和情绪。
本文出自采实文化《父母的情绪,孩子都知道》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