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7/28 下午 02:20:59

舒緩情緒也需要鎮痛劑!當情緒激動時,不妨寫封情書給自己

(關鍵字: 負面情緒 , 情緒激動 , 正向情緒 , 情書 , 鎮痛劑

細細覺察那些讓我們不舒服的情緒,並試著和情緒對話,往往就能讓情緒平復下來。哈佛大學吉爾.泰勒(Jill Taylor)博士曾說過,負面想法或負面情緒的自然壽命只有短短90秒,只要靜下心來好好觀察,就跟哄小孩一樣,情緒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沒錯,當不舒服的情緒出現時,像拿著放大鏡一樣仔細觀察自己的身體反應,試著好好安撫情緒,通常憤怒、憂鬱、恐懼這些情緒就會像雪一樣融化消失不見。不過,有時無論再怎麼觀察和安撫,依舊無法平復情緒。往往是因為遇到棘手問題,像是和朋友鬧得不愉快、被上司責備、和家人吵架等。在這樣的狀況下,不舒服的情緒會持續很久,負面情緒的蔓延意味著正常生活受到巨大威脅。

此時,怎麼做會比較好?可以嘗試練習寫信。

當情緒激動時,不妨寫封信吧!寫信具有神奇的療癒效果,同樣的內容比起用言語表達,用文字表達會更貼切,因為可以用確切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情緒高漲時,透過文字書寫,能更了解自己為什麼會心裡不舒服?是不是誤會了什麼?需要擔心的是什麼?不需要擔心的是什麼?隨著腦袋的思緒越來越清晰,不舒服的情緒自然也會跟著消失。寫信時會強化理性腦的功能,減緩情緒腦觸發激烈情緒的反應,讓理性腦得以發揮作用。

每當情緒激動時,我也會拿起手機打開記事本開始寫信。我把這件事稱為「寫給負面情緒的情書」,我會和負面情緒分享我的感受,表達我對它們的感謝,或寫出我想對它們說的話。有時只寫一兩行,多則三到四行,偶爾也會寫一封長信。例如,和朋友鬧得不愉快時,可以這樣寫:「朋友開口跟我借錢,我應該怎麼做才好?」、「我看不慣○○的行為,要繼續跟他往來嗎?」

「你今天又來找我啦,這麼想我嗎?吼~拜託不要這麼常來找我啦!你每次來找我,我都很難過、很痛苦耶!我跟你說喔!○○的行為越來越討人厭了,你覺得我應該怎麼做才好?」

接著,情緒也會像這樣回信給你。

「我也不想來找你好嗎?還不是你沒事老呼喚我,我出現時痛苦的會是你,稍微把心胸放大一點啦!你不是因為○○今天做了什麼才會這麼不開心,而是長久以來對他累積的不滿,要討厭就討厭吧!不過只可以討厭一下下喔!」

情書不只收到的人開心,寫信的人也會很開心。

同樣地,當我們寫信給負面情緒時,不舒服的情緒也會跟著消失。在寫信的過程中,憤怒、厭惡、難過這些情緒會轉移到其他地方,最後只會覺得心裡過意不去。因為討厭而感到過意不去,因為生氣而感到過意不去。當理性腦開始試著安慰情緒腦時,情緒腦會出現體諒、感恩、希望等正向情緒。當心情愉悅時,身體會產生新的能量,原本疲憊的身心,也會突然變得輕鬆許多。

但不能只寫信給負面情緒。當身心疲憊時,更需要寫信給正向情緒。這樣一來,希望、勇氣和信任等正向情緒也會出現,藉此獲得力量。寫信給特定某一種情緒時,效果會更好。

「給勇氣:

我今天特別需要你的幫忙,

不好意思老是呼喚你,

我為了寫作,從清晨就一直待在咖啡廳,

但就只是呆坐著,什麼也寫不出來,我該怎麼辦才好?

是要乾脆收拾東西回家算了?還是繼續再堅持一下?

希望勇氣你能給我力量,讓我釐清想法,好好靜下心來寫作。」

舒緩情緒也需要鎮痛劑

當開始練習寫信給情緒時,有趣的事情發生了。我們會很希望不舒服的情緒趕快出現,因為很想好好觀察這些情緒的流動,但越是這樣,不舒服的情緒越不容易出現。這是為什麼?相信你一定有過這樣的經驗,看完恐怖片後,腦海中一直浮現電影中驚悚的畫面,躺在床上越是想忘掉,畫面越是清晰;下定決心要減肥時,就連平常不大愛吃的食物,也會變得特別想吃。當我們越是刻意壓抑某個想法,反而會產生反效果。

同樣地,越是壓抑負面情緒,情緒會變得更強烈;但當我們試著接納負面情緒時,負面情緒反而不容易出現。「啊!我現在正在生氣,必須要好好覺察才行。」開始有這樣的想法後,憤怒莫名就消失了。反之,如果一直抱著:「煩死了,我到底要憂鬱到什麼時候?」反而會變得更憂鬱。按照社會科學家的說法,越禁止某些行為時,人的內心會越抗拒。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把情緒貼上負面標籤,越是壓抑負面情緒,越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應該要試著安撫情緒、用放大鏡觀察情緒、寫信給情緒,就連不舒服的情緒,也當成家人一樣接納它們。想要讓父母和孩子的情緒溫度降溫,關鍵在於必須從情緒的視角出發,順應情緒的流動。

不過,就像食物再好吃,如果不去嘗試,就不可能品嘗到美味;如果沒有親自去體驗,說再多也沒有意義。在哲學家尼采的著作《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Also sprach Zarathustra)書中,寫著這樣一段話:

「一切作品之中,我只愛以自己的心血寫成者。用你的心血去寫吧,如此你將發現那心血便是精神。要想瞭解別人的心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厭惡那些不用心閱讀的人。」

誠如尼采所說,當你實際操練本書中提到的情緒調適法,相信必能獲得言語無法形容的寶貴經驗。不斷地反覆練習,效果也會提升。

探索情緒、安撫情緒、書寫…這些都是舒緩情緒的鎮痛劑,就像身體不舒服或受傷時,會服用鎮痛劑。那麼,鎮痛劑是如何減緩痛症的呢?不管是人類還是動物,都是透過神經感受到疼痛,而神經主要是由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所組成。中樞神經系統包括大腦和脊髓,末梢神經系統是指由腦或脊髓發散到全身,分布呈現樹枝狀的神經細胞。當末梢神經系統受到外部刺激時,會負責將訊息傳送至中樞神經系統,或將中樞神經系統下達的指令,傳送至肌肉等各個器官。兩種神經系統間傳遞訊息的方式,是透過電子訊號輸送。例如,當指甲受傷時,末梢神經會將指甲受傷的訊息,轉換成電子訊號,電子訊號再透過脊髓傳送到大腦。接著,大腦會立即作出判斷下達指令,藉由發燒或產生痛感對身體發出警訊。鎮痛劑的作用,就是阻斷指甲的末梢神經傳送訊息至大腦。

(圖表提供/采實文化)
(圖表提供/采實文化)

但大腦發出訊號的速度不同,當訊號通過腦神經時,它對某些刺激的反應迅速,某些刺激的反應較慢,這樣的波動稱為「腦波」。腦波的波長基本上會落在0至30Hz頻率之間。Hz數值越低,表示大腦發送訊號的速度越慢;Hz數值越高,表示大腦發送訊號的速度越快。準備迎戰的士兵們腦波狀態又是如何?想必肯定超過30Hz以上。當極度興奮或激動時,Hz的數值會上升,和生氣時大腦呈現的狀態一樣,處於恐懼、憤怒、焦慮等情緒時也是如此。

當情緒不舒服時,藉由探索情緒、安撫情緒、書寫等方式,可以改變腦波的振動頻率。理性腦的前額葉會試著安撫情緒腦,當情緒腦安定下來後,興奮和激動的程度會跟著降低,腦波的速度也會慢下來。就像我們會為了消除疼痛感,服用鎮痛劑一樣;情緒激動時,也需要情緒鎮痛劑來緩和情緒。

本文出自采實文化《父母的情緒,孩子都知道》一書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