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兒外科門診中,幼童糞便有血便最讓父母擔憂,特別是無痛性血便,反覆發生,更不能輕忽。醫師指出,幼童無痛性血便通常是「梅克爾憩室」惹得禍,臨床上不同於「腸套疊」糞便出血,若延誤診斷,或是錯誤判斷,可能造成腸壞死,千萬要小心。
成大醫院小兒外科醫師施俊偉指出,梅克爾憩室是最常見的小腸先天性畸形,約佔人口的2%,成大醫院每年會有2至3例出現。患者臨床上沒有症狀,只有2%會有臨床症狀。常見的症狀包括消化道出血、急性憩室炎及腸阻塞。
通常男生的發生率會比女生高,好發的年紀在2歲以上,在小兒會以下消化道出血表現,而在成人則以腸阻塞表現。
施俊偉醫師表示,梅克爾憩室術前診斷不容易,最常出現的症狀為無痛性的血便,血便特色為突然大量血便,先黑後紅。梅克爾憩室長期出血可造成缺鐵性貧血。若後續發生阻塞,臨床上的症狀為腹痛、嘔吐物含膽汁的顏色、腹部壓痛、腹脹、腸音增加等。
幼童「腸套疊」初期症狀,包括嘔吐、陣發性的痙攣腹痛、雙腿屈曲至胸部等症狀。後期症狀有血便,以紅色果醬樣大便較常見,以及疲倦感。在生理檢驗時,在腹部可以觸摸感覺到香腸狀的硬塊;尚未學會說話的嬰兒會以哭鬧、雙腿屈曲等方式表示。
施俊偉醫師強調,梅克爾憩室與腸套疊診斷很容易混淆,當懷疑有梅克爾憩室時可進行實驗室檢查,包括血球計數、電解質、血糖、腎功能和凝血功能。而在影像學檢查方面,可進行梅克爾核醫掃描,梅克爾核醫掃描是一種專一性相當高的檢查,可偵測異位性胃黏膜,具有80-90%的敏感度,95%的精確度。
腹部超音波、膠囊內視鏡及小腸攝影也可用於幫助診斷梅克爾憩室,但診斷率並不會優於梅克爾核醫掃描。若在出血的情況下,小腸動脈攝影和核醫紅血球造影可以幫助診斷何處出血。有症狀的梅克爾憩室需手術治療,手術方式除傳統的開腹手術外,腹腔鏡手術也是一項選擇。
另對於無症狀的患者,要不要進行手術,目前的醫學上沒有定論,可以採取保守性治療,也可以接受手術切除。不過,延誤診斷常會造成術後併發症比率增加,若腸阻塞因延誤而導致腸壞死,此時術後的併發症會較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