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毒感染为幼儿常见的疾病,一般日常所说的肠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其实是一群病毒总称,过往分类包含小儿麻痹病毒(Poliovirus)、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伊科病毒(Echovirus)及肠病毒(Enterovirus)等种类,而其中每一个种类还可分为多种型别。
目前小儿麻痹病毒已在台湾根除,但是其他肠病毒还是可以造成病人的感染,其中以感染肠病毒71型最容易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特别的是家中5岁以下的幼儿为重症的高危险族群。近几年国际间陆续发生流行疫情的肠病毒D68型,幼儿感染后亦可能引起严重的呼吸道或神经系统症状,此外克沙奇B型病毒及伊科病毒主要威胁新生儿,可引发心肌炎、肝炎、脑炎、新生儿败血症等致命威胁。
肠病毒的介绍
肠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为一群病毒的总称,在1997年以前,已知而被分类的肠病毒共有小儿麻痹病毒(Poliovirus)共3型(1至3型)、克沙奇病毒(Coxsackievirus),含23种A型(A1至A22型,A24型)及6种B型(B1-B6型)、伊科病毒(Echovirus)共30型(1至33型,但8、10及28型除外)及肠病毒(Enterovirus)(68型)等60余型,“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在2000年依据病毒学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重新将肠病毒分为人类肠病毒A、B、C、D等4种Species,而每一种人类肠病毒又有多种血清型,其中肠病毒71型被归类于肠病毒A型。2013年2月时,台湾委员会决议将原本分类中的宿主名称拿掉,变成肠病毒A、B、C、D。
肠病毒适合生存的环境
肠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台湾地处亚热带,全年都有感染个案发生,所以肠病毒感染症俨然已是台湾地区地方性的流行疾病之一。依据台湾历年监测资料显示,幼童为感染并发重症及死亡之高危险群体,而重症致死率约在1.3%至33.3%之间。引起肠病毒感染并发重症之型别以肠病毒71型为主,一般肠病毒感染主要常见症状为手足口病或泡疹性咽峡炎。
依据台湾历年监测资料显示,肠病毒疫情每年约3月下旬开始上升,在5月底至6月中达到高峰后,即缓慢降低,而后在9月份开学后再度出现一波流行。以年龄层分析,患者以5岁以下幼童居多,约占所有重症病例90%;在死亡病例方面,以5岁以下幼童最多。2018年共通报确诊36例肠病毒重症,相较2017年增加12例,主要集中在5至10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