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10/14 下午 12:24:06

让孩子爱上数学!融入日常生活学习更容易

(關鍵字: 親子關係 , 學習 , 大小 , 邏輯 , 數學

事实上,数学“无所不在”,充斥于人类生活的世界。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教授周淑惠举例,每天的上学上班时间、吃饭的分量、买卖东西的价钱、皮包的颜色外型、住家空间坪数和楼层等等,都属于数学的一种。具体来说,数学是“能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知识与方法”。

逻辑是主要精神

周淑惠教授进一步说明,这样的知识与方法,是有其“因果”关系;由此可知,数学的主要精神为“逻辑”,而正确逻辑概念的建立,仰赖持续的“推理”,而推理即是“理解”与“思考”。

理解过程、思考原因(如:左手有颗苹果代表1,右手也有颗苹果代表1,透过数数字1、2,知道两手共2颗水果),进而架构出完整的逻辑(1+1=2),就能逐渐转化成流畅的具体能力(熟悉加法运算)。

她再举例,“若小明已有5颗糖果,大人再给他1颗,小明现在有几颗?”孩子会使用手指或积木算出共6颗。如果此题目再改成“给小明的糖果是2颗,不是1颗,那现在共有几颗糖?”2颗比1颗再多出1颗,所以答案是前题答案的6颗再多加1颗,所以总共是7颗。之后,可尝试进阶版的估算:“你手上有10元,一张贴纸5元,一根棒棒糖4元,你的钱够买吗?”

幼儿的数量形概念

学龄前孩子大多有简单的“数数”、“大小”概念,但对于数量增加、分类成堆、空间对比、形状差异等等进一步的认知,则有赖父母、老师、环境的引导与刺激,进而发展出能力。周淑惠教授表示,一般来说,幼儿的数学学习以“数量形”概念为主,相关内容如下。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