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及腎臟超音波
此項超音波檢查可以幫助診斷出像是膽道閉鎖、幽門狹窄、水腎與多囊腎等新生兒疾病,且會在寶寶空腹時進行。蘇一宇醫師提到,許多在檢查中發現的異常,如輕微水腎等,無須進行任何醫療處置,多數寶寶會在後續追蹤中自行緩解,爸媽無須過於擔心。
髖關節超音波
蘇一宇醫師提到,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常見的新生兒疾病,若未早期治療,將影響未來行走及下肢發展,除了靠臨床症狀及身體理學檢查,進行髖關節超音波可針對疑似個案,發揮確診及追蹤治療的效果。提醒爸媽日常生活需正確使用包巾及在新生兒健檢門診時,由醫師確實進行理學檢查。至於是否要在無症狀的足月新生兒進行髖關節超音波檢查,可再與醫師討論。
不同的超音波檢查會由不同專科醫師進行嗎?
針對以上不同部位的超音波檢查,蘇一宇醫師表示,其實大多兒科醫師皆能進行這些檢查,在大型的醫療院所,則會分工由不同次專科醫師進行,像是腦部超音波由兒童神經科、新生兒科醫師進行;心臟超音波由兒童心臟科醫師;腹部及腎臟超音波由兒童腸胃科、兒童腎臟科醫師等;髖關節超音波則是常由兒科醫師及復健科醫師執行。
※原文刊載於2020年10月號《媽媽寶寶》404期。
※原文連結www.mombaby.com.tw/articles/9917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