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膜穿刺的由来
许世宾妇产科诊所院长许世宾表示,羊膜穿刺发展至今,已有超过100年的历史,最初在公元1882年时,医生利用羊膜穿刺来抽取羊水,进而治疗羊水过多的问题;到了公元1952年,开始使用羊水来诊断子宫内的胆红素浓度,以确认胎儿是否罹患新生儿溶血症。随着技术进步,公元1956年时,海外学者发现可用羊水细胞中的染色体来预测胎儿性别,这也是第一次将羊水用于基因诊断。
至今,羊膜穿刺已成为产前染色体异常诊断的重要项目,因为羊水中含有胎儿尿液与剥落的细胞,可侦测胎儿是否罹患先天性或代谢性疾病、开放性神经管缺损(可分析胎儿甲胎蛋白浓度)及胎儿肺部成熟度(可得知胎儿若早产是否可能造成风险),对医生与准爸妈来说,这些摩斯密码能够一一反映胎儿的健康状况,进而为未来做好准备。
手术风险极低
许世宾医生指出,目前羊膜穿刺的风险已降到极低,可控制在千分之三以内,最主要是因为现代医生的技术日益纯熟,且配合精准的超音波测量,通常都不会对胎儿造成伤害或生命危险;不过,如果未彻底消毒,或针头刺进其他部位(例如肠子),可能会导致感染,造成孕妇出现败血性休克、发烧、子宫收缩等症状,甚至引起早产,但发生机率也仅止于千分之一左右。
对此,许世宾医生也补充说明:“虽然羊膜穿刺风险极低,纵使术前已谨慎消毒,但少数准妈妈仍会在术后出现子宫收缩、羊水渗漏、阴道微量出血等后遗症,若出现这些症状,建议准妈妈至医院回诊,检查之后再配合适度休息,通常都不会有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