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冠肺炎疫情大爆发,为了降低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接种疫苗效率,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指挥官陈时中日前宣布已编列40亿元经费,6月7日起,符合公费资格者免费接种新冠疫苗,也就是指全民都可免费接种新冠疫苗,只是接种顺位早晚的差别。
根据指挥中心日前公布的疫苗资讯,自药厂采购的AZ疫苗、莫德纳疫苗,以及COVAX配送的AZ疫苗,再加上日本无偿提供124万剂AZ疫苗,以及美国提供250万剂疫苗,还有紧急授权使用的2家国产疫苗,预计8月底将有1000万剂疫苗到位,届时将启动大型接种计画。
台湾疫苗推动协会理事长、卫福部传染病防治医疗网北区指挥官、林口长庚医院儿童感染科教授级主治医师黄玉成指出,目前新冠疫苗根据制成使用技术,主要分为mRNA、腺病毒载体、重组棘蛋白、减毒等,透过将新冠病毒的特殊蛋白质片段注射至人体内,诱使免疫系统产生可长时间抵挡病毒入侵的抗体。
目前的新冠疫苗大多需要接种2剂,只有娇生疫苗例外,通常第1剂疫苗可以激发免疫力,但其强度可能未理想,抗体持续时间也可能较短,是为免疫系统打下地基;第2剂疫苗,则能够强化免疫反应,让抗体持续时间更长,依照标准时程打完2剂疫苗,才会有完善的保护。
黄玉成表示,如果是发烧或正患有急性中重度疾病者,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再接种。另外,免疫功能低下者,如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病患,对疫苗的免疫反应可能减弱。
国际认证4种新冠疫苗
❶AZ疫苗
AZ疫苗为腺病毒载体疫苗,根据临床试验资料分析显示,接种间隔12星期且完成2剂接种,保护力可达81%、降低重症风险100%。目前建议2剂间隔至少8星期,而间隔10~12星期,疫苗接种效果更佳。
黄玉成指出,根据AZ疫苗第3期临床试验结果,接种后常见的副作用及频率,前3大分别为注射部位疼痛54.2%、疲倦53.1%、头痛52.6%,再依序为肌肉痛44%、畏寒31.9%、关节痛26.4%、发烧超过38度7.9%。
其他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接种部位硬块、呕吐,发生率约为10分之1至百分之1;不常见的副作用,有淋巴结肿大、食欲下降、头晕、腹痛,发生率约为百分之1至千分之1。
黄玉成提醒,接种AZ疫苗后28天内,若是出现严重持续性头痛、视力改变、癫痫,且持续腹痛超过24小时以上、严重胸痛或呼吸困难、下肢肿胀或疼痛、皮肤出现自发性出血点、瘀青、紫斑等任何一种症状,应尽速就医,并告知疫苗接种史,以利医师及早厘清病因,并给予适当临床处置。
日前国内发生首例接种AZ疫苗引发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该名30多岁男子,接种疫苗后出现发烧,7天后出现持续性头痛、腹痛,急诊就医发现是施打疫苗引发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TTS),一度发出病危通知,经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才保住性命。
黄玉成指出,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为接种AZ疫苗后,非常罕见的并发症,接种前请与医师讨论评估相关风险后再接种。他提醒,对于AZ疫苗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史、过去曾发生血栓合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或肝素引起的血小板低下症者,应避免接种。
❷莫德纳疫苗
莫德纳疫苗是mRNA疫苗,根据目前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完成2剂接种,保护力约为94.1%,依国际指引及卫福部建议接种间隔为至少28天。
黄玉成指出,根据莫德纳疫苗第3期临床试验结果,接种后可能发生的常见副作用及频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92%、疲倦70%、头痛64.7%、肌肉痛61.5%、关节痛46.4%、畏寒45.4%、发烧超过38度15.5%。
其他可能发生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接种部位红斑、荨麻疹、泛红,发生率约为10分之1至百分之1;不常见的副作用为接种部位搔痒,发生率约为百分之1至千分之1,以及颜面神经麻痹、脸部肿胀的罕见副作用,发生率约为千分之1。
黄玉成表示,莫德纳疫苗没有特别的禁忌症,如果对于疫苗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史,或对于先前接种疫苗曾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者,则不建议接种。
❸辉瑞疫苗
辉瑞疫苗是mRNA疫苗,根据目前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完成2剂接种,7天后保护力约为95%、降低重症风险达95%。根据辉瑞疫苗第3期临床试验结果,接种后可能发生的常见副作用及频率,包括:注射部位疼痛84.1%、疲倦62.9%、头痛55.1%、肌肉痛38.3%、畏寒31.9%、关节痛23.6%、发烧超过38度14.2%。
其他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接种部位肿胀、泛红、恶心,发生率约为10分之1至百分之1;不常见的副作用,有淋巴结肿大、不适,发生率约为百分之1至千分之1,以及任一侧脸部麻痹的罕见副作用,发生率约为千分之1至十万分之1。
黄玉成强调,对于辉瑞疫苗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史,应避免接种,而未预期的严重不良反应非常罕见,通常发生在接种辉瑞疫苗后数分钟至1小时内,包括:呼吸困难、脸部及咽喉肿胀、心跳加速、全身红疹、晕眩及身体虚弱等症状。
❹娇生疫苗
娇生疫苗是腺病毒载体疫苗,根据目前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完成1剂接种,保护力约为57~72%、降低重症风险达86%。根据娇生疫苗第3期临床试验结果,接种后可能发生的常见副作用及频率,包括括:注射部位疼痛49%、头痛、疲劳、肌肉疼痛38%、发烧超过38度0.3%。
黄玉成表示,根据美国FDA报告显示,与辉瑞疫苗、莫德纳疫苗相比,娇生疫苗的副作用较为轻微且和缓,且无个案在临床试验中出现过敏反应;只有极少数个案,可能出现极罕见血栓并血小板低下症候群,发生率为每百万人分之5,在全球接种娇生疫苗的700万人中,仅有8例,接种新冠疫苗整体益处仍大于风险。
新冠疫苗副作用,适当休息数天可复原 黄玉成说明,接种新冠疫苗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等待无不适再离开,新冠疫苗副作用的比例较流感疫苗高,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为接种部位疼痛、红肿,通常于数天内消失,千万不可按揉、可适度冰敷;而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发烧反应,通常约48小时可缓解。
另外,其他可能症状,例如:疲倦、头痛、肌肉痛、畏寒、关节痛及发热,通常症状轻微,适当休息即可于数天内自行复原。
黄玉成也提醒,新冠疫苗接种后,需要2星期后才能产生免疫力,且接种2剂才算完成接种,虽可降低罹患新冠肺炎的机率,但仍有可能感染,仍需做好勤手洗、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防疫措施,才能避免因暴露病毒而受到感染。
黄玉成补充,目前国内已通报多例疑似新冠疫苗接种后严重不良事件;事实上,不良事件并不等于副作用,不良事件是指注射疫苗后,发生任何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事件,但不一定存在着因果关联性。另外,根据卫福部建议,目前新冠疫苗不得与其他厂牌交替使用,且新冠疫苗不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最好间隔至少14天。
10大类公费新冠疫苗接种对象 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6月22日在疫情例行记者会宣布,自7月1日起,开放第一至第八类接种对象「自由选择」疫苗厂牌,包括AZ疫苗或莫德纳疫苗,6月25日公布,疫苗残剂供未开放类别候补登记;若已完成第一剂疫苗,可依建议接种第二剂时间,以同厂牌完成接种。
根据卫生福利部传染病防治谘询会预防接种组召开专家会议,目前公费接种顺位:
第1类:医疗院所执业医事人员。
第2类:中央及地力政府防疫人员。例如:海关、警察、消防员、海巡。
第3类:高接触风险第一线工作人员。例如:国际航空机组员、港埠第一线作业人员。
第4类:因特殊情形必须出国者。
第5类:机构及社福照护照顾者与受照顾者、洗肾患者。例如:长照机构住民、照护者及其服务对象。
第6类:75岁以上长者、孕妇。
第7类:维持国家安全运作及社会机能正常之必要人员。例如:军人、宪兵、运输及仓储业者、高中职以下学教职员、幼儿园托育人员及托育机构专业人员,双北基桃计程车司机、外送员……等。
第8类:65~74岁长者。
第9类:19~64岁具有易导致严重疾病之高风险疾病者罕见疾病及重大伤病。 第10类:50~64岁以上成人。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60期
文章来源:※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