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鼓励,走出罹病阴影
另一位病友宣绮,在小学4年级时学校的例行健康检查中发现有黄疸、腹部肿大,于是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医生只说是海洋性贫血必须输血,由于宣绮并没有特别觉得不舒服,于是就没有积极接受治疗。初中开始后体力逐渐变差,只要感冒,身体状况就特别糟,有时虚弱到连爬楼梯都得扶栏杆,妈妈担心一旦输血就得终身输血,所以迟迟未再就医,其实医师表示,这个错误观念必须厘清,才不会延误治疗的黄金时机。
直到大学遇到同样有非输血依赖性海洋性贫血的同学珮琪,开朗、乐观的她,完全看不出是需要长期输血的病人,在珮琪的鼓励下,宣绮决定到台大医院做抽血检查,当时血红素很低、脾脏也肿大,并发现有胆结石,于是接受医生建议先进行手术治疗。但是,术后医生表示,宣绮的病情状况已不甚理想,所以才会到要开刀的进程,但并不是每个患者都要动手术,必须由医生判定。
同侪的鼓励让宣绮走出疾病阴影,决定坦然面对,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平时做好饮食控制、避免含铁量高的食物,之后更加入病友团体,分享经验,互相鼓励,以积极正面的态度看待非输血依赖性海洋性贫血。
《台湾海洋性贫血协会成立20周年活动》
台湾海洋性贫血协会除了致力医疗照顾之外,也计划和妇产科医学会配合,做好婚前、产前谘询及筛检工作,降低产下中重度海洋性贫血宝宝的机率。今年协会将在
8∕30举办“20周年全国海贫儿健康照护成果发表暨会员大会活动”,以增加海洋性贫血症病友及家属的疾病认知,会中也将安排非输血依赖性海洋性贫血相关议题演讲。活动洽询(02)2389-1250
【完整内容请见常春月刊 3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