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3/11 上午 10:55:23

肩膀痛、手举不高,恐罹患肩夹挤症候群!复健科医师:弹力带运动辅助改善

(关键字: 发炎 , 复健科 , 肌腱 , 弹力带 , 肩膀痛 , 肩夹挤

肩夹挤的诊断及治疗

肩夹挤问题除了少数状况需要以X光排除骨伤害,绝大多数不需要X光检查。复健科医师可以用超音波检查检查相关的肌腱伤害及滑囊是否肿胀发炎、在动态影像下检查肌腱是否有活动不良的情形。

治疗方面除了药物和复健仪器治疗、注射治疗、徒手治疗外,更重要的是寻找动作上的问题,在急性期避免相对危险的动作避免伤害反覆发生,退阶练习(降低技巧性与运动强度、反覆次数)逐渐重新建立动作控制的能力与练习肌力,再进阶练习。

肩夹挤可能的动作控制障碍

肩关节外展或屈曲过程中,肩胛需要稳定上旋转、外展、后倾斜、稳定贴合胸廓后缘,若动态过程不稳定或使用内收下转肌群或前倾肌群代偿,较有可能造成肩胛下空间不足,造成夹挤现象或特定肌群使用过度。

训练盂肱关节前要先确认肩胛静态、动态稳定,而稳定来源来自前锯肌和下斜方肌,可以先单一训练此二肌肉力量和耐力,再以功能性训练,确保日常生活能正确使用对的控制模式。

肩夹挤时的训练动作

划船后拉(Rows)

手拉弹性带,以背肌力量将肩胛骨向脊椎夹(肩胛骨内收),带动手臂向身体后方拉弹性带,过程中保持手肘靠向躯干,拉完后慢速放回弹性带。

直立上提(Upright row)

以手和膝盖支撑在凳子上,单手拿哑铃以背肌力量将肩胛骨向脊椎夹(肩胛骨内收),带动手臂向身体后方提起哑铃,过程中保持手肘靠向躯干,后慢速放下哑铃。

上臂前撑(Push up plus)

身体躯干打直,向前斜靠在墙壁上,双手打直支撑身体重量,手尽量往墙壁方向推,反作用力下,会将身体像后推动些许幅度,维持此姿势15秒 以墙壁做闭锁炼,再进阶对地板做闭锁炼训练。

身体躯干打直,双手打直支撑身体重量,双手尽量往地面推,反作用力下,会将身体向上推动些许幅度,维持此姿势15秒。

以弹性带做开放炼训练

双手打直尽量向天空延伸拉动弹性带,维持15秒。

下斜方肌训练

手臂从耳多旁外开45度,大拇指朝天空以做出肩关节外旋转。

以下斜方肌启动动作带出肩胛骨上旋转、内收动作,以抬起手臂超过躯干。

以臀肌出力和胸椎旋转诱发更多下斜方肌出力,并结合躯干稳定和对侧肩胛前钜肌出力稳定,功能性训练。

肩胛骨稳定状况下,练习盂肱关节稳定,可以在肩关节维持水平内收30度角度的范围练习后旋转肌群。

肩关节维持水平内收30度,屈曲90度,手肘位置固定不动,做出肩关节后旋转拉动弹性带(反向招财猫的动作)。

内转肌群训练

肩胛平面范围内(肩关节维持水平内收30度),屈曲90度,手肘位置固定不动,做出肩关节前旋转拉动弹性带(招财猫动作)。

在肩关节维持水平内收30度角度练习肩胛骨上转肌群启动动作,抬起手臂 放下时速度缓慢,练习离心收缩能力,此动作对内肩夹挤时同时伴随棘上肌肌腱炎恢复有帮助。  

(本文作者:台湾运动医学学会副秘书长、土城长庚复健科兼任主治医师-林杏青医师)

(动作训练示范:物理治疗师-李冠颉)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圖片提供/台灣復健醫學會)
(图片提供/台湾复健医学会)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