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5/1/14 下午 10:07:22

糖尿病健康吃!8对症药膳跟着做

(關鍵字: 糖尿病 , 血糖 , 藥膳 , 中醫 , 食補

近年来,保健养生的意识抬头,许多民众觉得西药副作用多,纷纷改吃温和的中药。有些人认为,中药药性平和,毒性与副作用少,而将中药视为治疗百病的万灵丹。事实上,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无论中药还是西药,良药一被错用,或是盲目乱服,同样会出现副作用。所以,在服用中药前,应先建立正确的观念。

1.事前功课要做好:建议去市面上买一些介绍中药的相关书籍,先了解药材的基本知识。

2.勿自行乱服药:切勿依据自己的病情乱服药,每个人的体质都有许多个别差异,如果只是统一用药,有些人可能会产生副作用,所以,要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

3.药方来自中医诊治,药材购自信誉药行:如果对中药知识不足,但欲以中药治病,不建议患者自行购买中药,应找专业的中医师诊断开药,遵照医嘱服用。如果要购买中药材,务必要找有信誉和政府核准的中药行。

4.用白开水送服:吃中药时,应以白开水送服,勿使用茶、果汁等,以免影响或改变药性。

5.服药期间仍须控制饮食: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高糖、高油、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

【糖尿病8对症补养药膳大公开】

★山药茯苓鹅肉汤

材料:

鹅肉块250公克,山药、茯苓、枸杞、莲子各15公克。

调味料:盐1/4小匙

作法:

1.材料洗净;山药去皮,切块。

2.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以中小火炖煮至熟,加盐调味即可。

降血糖功效:

山药与茯苓皆能稳定血糖。枸杞中的β-胡萝卜素可预防小血管病变。经常食

用鹅肉汤,对老年患者具有控制病情和补充营养的作用。

★丹参荔枝炖鲜鱼

材料:

鱼肉块150公克、丹参7公克,荔枝核、桂圆核、橘核各15公克。

调味料:

盐1/4小匙。

作法:

1.材料洗净,放入汤锅中,加适量清水炖煮至熟。

2.起锅前加盐调味即可。

降血糖功效:

中医认为糖尿病中期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即西医的预防心血管疾病。丹参有活血效果,可作为预防病变用药。

★柴胡鱼头汤

材料:

鲈鱼头1个(约200公克)、柴胡、白芷、川芎各10公克。

调味料:

盐适量。

作法:

1.材料洗净;鱼头放入滚水中略为汆烫。

2.将所有材料一起放入砂锅,煮熟后加盐调味即可。

降血糖功效:

川芎所含的川芎嗪,能够改善人体微循环,加速血流量,防止血栓及动脉硬化,对单纯型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一定的疗效。

★黄耆红枣牡蛎汤

材料:

牡蛎300公克、姜丝20公克、黄耆15公克、红枣10公克、枸杞5公克。

调味料:

米酒1/2小匙、盐1/4小匙。

作法:

1.材料洗净;牡蛎以盐略抓再冲净、沥干。

2.汤锅加水2000c.c.,放入黄耆、红枣及枸杞煮20分钟。

3.加入牡蛎及姜丝煮滚后,转小火续煮15分钟,加盐、米酒调味即可。

降血糖功效:

黄耆当中的黄耆多醣,具有双向调节血糖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故此道汤品适合血糖高、身体虚的患者食用,可作为控制血糖的辅助食疗。

★核桃莲子炖肉

材料:

排骨150公克,核桃仁、莲子各30公克,枸杞10公克。

调味料:盐、麻油各1/2小匙

作法:

1.材料洗净,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以中小火炖煮至熟。

2.最后加入调味料拌匀即可。

降血糖功效:

每天食用适量核桃,能协调胰岛素分泌,有助于调节血糖,减缓糖尿病症状。故此道料理相当适合糖尿病患者调养身体之用。

★桑葚乌鸡粥

材料:

乌骨鸡150公克、白米100公克、桑葚、笋片各50公克。

调味料:盐1/2小匙。

作法:

1.材料洗净;乌骨鸡剁小块,放入滚水中汆烫去血水。

2.汤锅加5碗水,放入乌骨鸡煮滚,再加入白米滚至米粒破碎。

3.续入桑葚、笋片煮滚,起锅前加入调味料拌匀即可。

降血糖功效:

桑葚含花青素及多酚类黄酮,具有降低血中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可预防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并发症。

★淮山枸杞鸡汤

材料:

鸡肉100公克、淮山30公克、枸杞15公克、姜2片。

调味料:

盐1/2小匙

作法:

1.材料洗净;鸡肉切小块,放入滚水中略为汆烫备用。

2.锅中加适量清水,放入其余材料,以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约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降血糖功效:

枸杞当中含有胍的衍生物,有助于降低血糖。山药中的杨梅素,可帮助血糖维持稳定,加上其黏蛋白的作用,可让消化更加顺畅。

★枸杞养生饮

材料:

枸杞、五味子、元参、黄精各25公克。

作法:

1.将所有材料洗净,放入汤锅中,加适量清水滚煮20分钟。

2.滤渣后即可饮用。

降血糖功效:

糖尿病有吃多、喝多、尿多的特征。黄精可滋肾凝胃、抑制过度的食欲,进而控制血糖。枸杞富含类胡萝卜素,有助预防视网膜病变。

本文出自人类智库《糖尿病疑惑10大名医解答》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