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人口結構及疾病型態分佈的改變,聽力障礙的患者愈來愈多。以往提起了助聽器,大多數人的反應是負面的,原因除了有些民眾對聽力的要求不嚴格之外,就是人們的觀念是戴助聽器好像被貼了「殘障」的標籤,當然這個觀念在科技進步之後有所轉變,一方面是社會發展經濟繁榮之後許多資訊的接收必須仰賴聽力,一方面也是助聽器愈做愈小、佩戴起來更為方便舒適。
事實上聽力障礙的原因很多,包括感音性聽障及傳導性聽障,前者如老年性重聽、突發性耳聾、噪音性聽力喪失及耳中毒性重聽等;後者如中耳炎、膽脂瘤、耳骨硬化症、耳道閉鎖、小耳症…等,傳統的氣導式助聽器有幾種型式,包括耳掛型、耳內型、耳道型、迷你耳道型及 深耳道型;然而這些並無法有效解決所有的聽力障礙問題,尤其是對內耳聽神經正常的傳導性聽障效果更是不如預期。
因此另一類型的助聽器-骨導式助聽器應運而生。早期骨導式助聽器是將放大的聲音經由一個振動器傳出,而振動器必須置於耳後之乳突上。因此最常使用的方法就是利用眼鏡框架或髮箍,但可惜的是,骨導式助聽器較笨重,因此在目前並不常用。
亞東紀念醫院引進最新由美國FDA通過瑞典生產的「植入性骨導助聽器」BAHA (bone-anchored hearing aid), 此項產品也甫於今年經過台灣衛生署核可准許上市,這項產品在國外已有十多年歷史,接受植入手術人數超過七千人。它沒有傳統助聽器的缺點如音響回饋、外耳道的阻塞效應等問題,使患者不會常常覺得聽自己的聲音太大聲,或甚至聽到自己的呼吸、心跳聲。
許多經過放射線治療的鼻咽癌患者、慢性中耳炎或接受乳突手術的患者,耳道常常會溼或流膿,這類型病患並不適合傳統型助聽器,因為位於耳道的電子零件極易損壞,常常要選修甚至更換,因此使用新型植入性骨導助聽器可以得到滿意的結果。
此外,對於先天性或突發性耳聾造成單側耳聽障的病患,由於只剩下單耳聽覺,因此並無法分辨聲音來源的方向因而缺乏立體音感,對工作或學習上產生困擾,甚至造成日常生活上的不便;這類型病患可藉由全新引進的植入性骨導助聽器將患側傳來的聲音導入正常耳造成立體的雙耳聽覺,正式揮別單調的單音時代。植入性骨導助聽器的手術需要完整的評估,適不適合配戴助聽器,事實上是因人而異的,沒有單一標準,須做多方考量。如果您覺得有聽力方面的問題而引起溝通障礙,不妨到醫院做個聽力檢查,相信經由現代的高科技將可為您創造更多采多姿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