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為了檢查骨骼肌肉或關節的病兆或受損程度,可能需要借助核磁共振檢查,但是核磁共振具有輻射風險,且無法確認動態血流狀況,以及血管被破壞的程度,因此,目前已有高頻超音波可以選擇,強調無輻射、快速診斷、方便性高,且可檢查動態血流,甚至可進行針劑治療等,而成為新的檢查利器。(攝影剪輯/陳建榮)
復健科專科醫師蘇宗柏指出,在復健科門診中,尖端輔助高頻超音波儀器,對於病兆檢查非常重要,除了可以對軟骨組織表層深度解析,並能對周邊血管與神經系統有效掌握,對於患者而言,是一安全性高,甚至是檢查與治療一次到位的治療新選擇。
過去復健科醫師對於關節肌肉軟組織的檢查,因為X光無法檢視出來,只能使用磁振造影、關節鏡、關節攝影等檢查,但磁振造影昂貴,而關節鏡或關節攝影為侵入性檢查,都有其侷限性。隨著超音波的急速發展,復健科對超音波的依賴程度也越來越高。
目前已有高頻超音波對關節肌肉軟組織的檢查,檢查時間短、操作簡單,能找出病兆所在,診斷率高,例如適用於肌腱、韌帶、軟骨、關節腔發炎、水腫、小鈣化點,甚至肌肉病變、腫瘤、神經壓迫、血腫、肌肉肌腱斷裂等檢查。
蘇宗柏醫師強調,很多檢查都可以在超音波引導下進行,例如抽吸發炎腫脹的滑液囊炎組織液、注射藥物、活體切片等,可協助精確的在正確部位操作。操作時,先將膠狀物介質塗抹於欲偵測處的皮膚表面,再以超音波探頭在欲偵測處掃描,所得結果會在螢幕上顯現。特別是高頻超音波是一種動態檢查,所以小孩或無法完全靜止的患者,也可使用超音波檢查。
同時,高頻超音波還可以達到治療的效果,例如超音波導引注射治療,對於有發炎情況,可以透過超音波定位並同時注射針劑,抑制發炎。可以說是檢查與治療一次到位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