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6/7 上午 10:58:24

經痛是喝咖啡惹禍?吃冰水會傷子宮?吳明珠中醫師一次破解4大迷思

(關鍵字: 經痛 , 吳明珠 , 月經 , 子宮 , 喝咖啡 , 喝冰水

月經是女性每個月都要見面的好朋友,但是經痛發作起來,疼痛不已時,卻讓人想翻臉!關於引起經痛的迷思與傳說不少,像是喝咖啡、茶會影響經血的排出和暢行,嚴重甚至會引起痛經?還有經期喝冰水,吃冰品會使經痛加劇、傷子宮?吳明珠中醫師帶大家一次破解4大迷思。

大約有一半的女性每次月經來會伴隨經痛,經痛是正常生理現象,為什麼會引起經痛?月經來時,身體會分泌一種叫做「前列腺素」的荷爾蒙,此荷爾蒙會藉由刺激子宮收縮,排出經血,同時引發疼痛。

中醫:經痛與新陳代謝有關

吳明珠中醫師表示,在中醫理論中,女性經痛多半與體內新陳代謝有關,想要告別經痛,必須同時調養五臟六腑尤其是肝經中醫的理論裡面肝經除了原來的肝臟之外還包括有內分泌、情緒,免疫力、還有生殖系統,子宮、卵巢都屬於肝經的附屬器官,肝經必須行使兩種不同的新陳代謝,一個是每天營養的小新陳代謝,一個是傳宗接代的大新陳代謝,前者是每天的排泄解毒後者是女性的經期。

破解經痛4大迷思

接下來帶大家破解常見有關經痛的4大迷思:

迷思一/經期喝冰水、吃冰品會影響經血排出、傷害子宮?

經期喝冰水、吃冰品或吃刺激性強的食物,會使原來就有經痛的人加重痛經症狀。因為盆腔血管受到刺激,會影響盆腔血液循環和子宮的正常收縮,重者還可能引發婦科疾病尤其是虛症的痛經,宮寒氣血不足者更為明顯甚至會雪上加霜不適現象更嚴重。所以,子宮強力收縮才是造成經痛的原因。吃冰就會 引起經痛的人,最好還是避免嘗試。

無論是咖啡或是茶,都含有咖啡因。對於一般體質好的女性,平時又有喝咖啡與茶的習慣,在經期適量喝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過量,並且要選擇喝熱咖啡與熱茶,比較適宜。
無論是咖啡或是茶,都含有咖啡因。對於一般體質好的女性,平時又有喝咖啡與茶的習慣,在經期適量喝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過量,並且要選擇喝熱咖啡與熱茶,比較適宜。

迷思二/經期喝咖啡、茶,會不利經血排出,嚴重會經痛?

無論是咖啡或是茶,都含有咖啡因。對於一般體質好的女性,平時又有喝咖啡與茶的習慣,在經期適量喝是可以的。但是千萬不要過量,並且要選擇喝熱咖啡與熱茶,比較適宜。

吳明珠中醫師表示,月經期間基本上不推薦喝咖啡,尤其是冰咖,這是因為咖啡內的咖啡因是一種中樞興奮劑。在經期喝咖啡過量,可能會引起焦慮煩躁,從而影響睡眠;還有就是還會收縮血管,導致經血排出不暢,引起痛經。

另外,有些茶類富含單寧物質,如單寧酸、鞣質、鞣酸等,有明顯的收斂作用會不利於經血的排出和暢行所以會加重經期不適。另外茶葉中含有茶鹼鞣酸,易與鐵結合而妨礙人體對食物中鐵的攝取;茶性寒涼,會刺激子宮收縮,使得月經流量大大減少,經期延長,嚴重甚至會引起痛經。

迷思三/吃巧克力、甜食能止經痛?

痛經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巧克力對情志因素或寒凝血瘀引起的原發性痛經可能有部分效果。若是其他類型的原發性痛經,或者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症或炎症等疾病所致的繼發性痛經,吃巧克力是無效的。

黑巧克力(可可含量>70%)富含鎂,而身體攝取適量的鎂可以放鬆緊繃的子宮肌肉,避免過度收縮;另外,黑巧克力也富含可可多酚,可促進腦內啡與血清素的分泌,讓心情比較愉快。黑巧克力的咖啡因可調節中樞神經系統,緩解疼痛。

但是,巧克力切勿攝取過量,咖啡因攝取過量,反而容易刺激子宮肌肉收縮,增加疼痛;尤其,巧克力是高糖、高脂、高熱量的食品,通常巧克力每日的食用量建議不超過20g,過多的巧克力攝入也會增加經期的煩躁感和容易發生肥胖。

四物湯能夠活血化瘀,並能減輕腹痛腹脹等,可以起到調經止痛的目的,另外,四物湯還可以養血補血效果,從而緩解女性的經痛、閉經、月經過少等症狀。
四物湯能夠活血化瘀,並能減輕腹痛腹脹等,可以起到調經止痛的目的,另外,四物湯還可以養血補血效果,從而緩解女性的經痛、閉經、月經過少等症狀。

迷思四/喝四物湯能緩解經痛?

「四物湯」由當歸、熟地、川芎、白芍四味藥組成,具有補血活血之功效,是既能補血,又能活血的常用方劑,能有效改善因血虛導致的月經不調的諸多症候。因此,也被譽為「女人養血第一方」。四物湯能夠活血化瘀,並能減輕腹痛腹脹等,可以起到調經止痛的目的,另外,四物湯還可以養血補血效果,從而緩解女性的經痛、閉經、月經過少等症狀。

因四物湯中有熟地、當歸藥性滋膩不好消化,容易引起腹瀉,腸胃功能不好的人不宜常喝、多喝;四物湯也較為溫燥,體質偏熱或者內火比較旺盛的人不宜飲用,以免長痘或者上火嘴破、失眠或引起其他副作用,所以體質燥熱的人不建議喝。

吳明珠中醫師表示,中醫講究辨證施治,可請專業中醫師根據個人體質的不同對四物湯作針對性增減,辨證施治,以免喝錯讓肌瘤變大得不償失。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