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發生多起,男性因攝護腺開刀,或是隱睪症摘除睪丸,造成患者性功能障礙,或是出現不孕等後遺症情況。醫師強調,無論攝護腺肥大,或是隱睪症摘除睪丸,其手術開刀都有其高風險,特別是術後風險評估,以及後遺症更不能漠視。醫師有善盡告知的義務,患者則是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權利,兩者皆不能漠視。
男人下半身隱憂,在泌尿科門診中,經常被大家所熱烈討論。特別是因攝護線肥大開刀,或是隱睪症摘除,所造成的術前風險危機,經常讓男性面臨「不舉」,或是「不孕」的兩難抉擇。尤其術後嚴重結果與預期產生落差,反而更加無法彌補。醫師表示,醫病關係的相互信賴,往往是決定手術成敗與否的重要關鍵,而為避免術後的終身遺憾,術前的溝通與評估更是非常重要。
書田泌尿科主任醫師周固表示,攝護腺是男性特有腺體,因位置就在膀胱出口下方,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大的腺體將造成排尿障礙,包含尿流細小、頻尿、夜尿、急尿、餘尿感等,都是「攝護腺肥大」症狀。
近年來因精緻化飲食及生活壓力等原因,攝護腺肥大患者有年齡下降趨勢,男性約45歲開始就需注意排尿是否有異常狀況。對中老年男性而言,除了攝護腺肥大之外,另一個「男」言之隱,就是影響性生活品質的勃起功能障礙。
根據醫學臨床研究,中老年男性常有的心血管疾病及勃起功能障礙的發生率,都和攝護腺肥大成正比,因此在合併藥物的使用,或是開刀治療更應慎選。而攝護腺肥大患者在選擇開刀手術時,風險評估更應重視。而醫病間的術前溝通更是重要。
而所謂「隱睪症」就是在陰囊中正常睪丸的位置找不到睪丸,稱之為隱睪症。隱睪症不治療的壞處是可能會不孕、惡化成睪丸癌,同時合併有疝氣的存在、以及睪丸在不正常的位置容易扭曲壞死,如果年齡到一歲睪丸仍然未降下來,則不可能再自動降下,需要治療。
無論攝護腺肥大,或是隱睪症摘除睪丸,其手術開刀都有其高風險,特別是術後風險評估,以及後遺症更不能漠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