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时钟再度快转!根据国民健康署今(29)日最新出炉的107年台湾癌症登记报告发现,平均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时钟又快转11秒!且大肠癌更是连续13年名列十大癌症之冠,紧接着依序为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口腔癌、摄护腺癌、甲状腺癌、皮肤癌、胃癌及子宫体癌。
台湾癌症时钟再度快转11秒!平均每4分钟31秒新增1例癌症病例
依据最新卫生福利部107年癌症登记报告,新发癌症人数为11万6,131人,较106年增加4,447人。且平均每4分31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时钟较106年度4分钟42秒再快转11秒!因现在人口老化快速及不健康生活型态,癌症发生人数预计仍将持续上升。
大肠癌发生人数连续13年排第一,子宫体癌入「十大癌症」榜单
107年癌症发生年龄中位数与106年同为63岁,部分癌别发生年龄中位数较早,如乳癌为56岁、子宫颈癌为58岁、口腔癌为57岁、食道癌为59岁、甲状腺癌为50岁及子宫体癌为55岁,与106年相比较除其中乳癌、食道癌及皮肤癌老1岁,肺癌、摄护腺癌及子宫体癌早1岁,其余与106年相同。
而在十大癌症排名部分,大肠癌发生人数连续13年排名第1,总计有1万6,525人,较106年度16,408人新增117人!十大癌症发生人数(男女合计)依序为:
(1)大肠癌;
(2)肺癌;
(3)女性乳癌;
(4)肝癌;
(5)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6)摄护腺癌;
(7)甲状腺癌;
(8)皮肤癌;
(9)胃癌;
(10)子宫体癌。
与106年相比较,除子宫体癌(10)和食道癌(11)顺序互换外,其余序位与106年相同。
十大癌症排序之男性肝癌和肺癌互换,膀胱癌下降2名 女性大肠癌和肺癌互换
男性新发癌症人数为6万1,779人,107年年龄标准化癌症发生率为每10万人口341.3人,较106年增加5.6人,10大癌症发生率依序为大肠癌、肺癌、肝癌、口腔癌(含口咽、下咽) 、摄护腺癌、食道癌、胃癌、皮肤癌、白血病、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与106年相较肺癌与肝癌序位互换,膀胱癌下降至第11位,106年位居10、11名之白血病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均前移1个名次。
女性新发癌症人数为5万4,352人,年龄标准化癌症发生率每10万人口284.7人,较106年增加3.7人。女性标准化发生率顺位与106年相比较,肺癌和大肠癌顺序互换,其余序位与106年相同,依序为乳癌、肺癌、大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子宫体癌、卵巢癌、皮肤癌、子宫颈癌、胃癌。
男性朋友注意!男性口腔癌、食道癌发生率为女性的10-15倍
比较男性及女性十大癌症标准化发生率性别比差异较大的癌症别,男性口腔癌(含口咽及下咽)与食道癌标准化发生率分别为女性的10.8倍与14.8倍,研究指出,嚼槟榔造成口腔癌的机率为未嚼者的28倍,嚼槟榔者罹患上消化道(口腔、咽、喉、食道)癌症风险,较不嚼槟榔者之风险增加5倍,若槟榔、菸、酒三者皆有使用习惯,罹患上呼吸消化道癌之风险更高达10.5倍。
国民健康署提醒民众透过戒除槟榔、菸、酒,可降低发生口腔癌前病变与癌症风险,而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检查,可于早期发现口腔癌前病变,及时接受切片诊断与治疗,可以有效阻断癌前病变转变为癌症,研究也发现定期筛检可降低26%口腔癌死亡风险。
标准化发生率大肠癌下降最显着 首见50-84岁的各年龄别发生率均下降
以年龄标准化发生率来看,107年每10万人中有309.8人罹癌,较106年增加4.4人,下降最多的是大肠癌及肝癌,相较106年每10万人减少1.1人及0.7人。大肠癌首见50-84岁的各年龄别发生率均下降,显示政府自93年起推动大肠癌防治已逐渐产生效果,其中针对50至74岁民众提供两年1次粪便潜血检查,可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早期治疗,阻断癌症发生。而摄护腺癌、肺癌标准化发生率相较106年每10万人增加3人及1.8人,为发生率增加最多的二种癌症。
肺癌早期比率为10年前的2.1倍 医师建议2族群应定期筛检
107年早期癌(0期及1期)发现人数成长最多为肺癌,新增551人。资料分析显示107年早期肺癌为4,524人,占该年肺癌31.1%,98年为1,384人,占该年肺癌14.7%,肺癌早期比率为10年前的2.1倍,推测可能因100年国际知名新英格兰期刊发布以低剂量电脑断层扫描(LDCT)筛检55-74岁重度吸菸者2年3次,较X光可降低肺癌死亡率约2成,及卫福部自103年起执行对吸菸以外危险因子之肺癌筛检研究之推动,民众自费检查及参与LDCT相关研究计画增加之故。
然而依据我国专业学会(台湾肺癌学会、台湾胸腔暨重症加护医学会、中华民国放射线医学会和台湾胸腔外科医学会)共同发表的台湾低剂量电脑断层肺癌筛检共识宣言建议应筛检族群:(1)年龄介于50~80岁重度吸菸者(抽菸史超过30包年,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时间尚未超过15年的民众)及(2)有肺癌家族史的民众。
LDCT检查可能衍生假警讯、过度诊治、辐射暴露及心理压力的风险,因此国民健康署提醒民众应与医师共同讨论衡量利弊,再决定是否接受LDCT肺癌检查。
防癌从筛检做起!国民健康署呼吁:定期健检为健康加分
国民健康署王英伟署长呼吁为早期发现癌前病变或癌症,民众应至医疗院所定期防癌检查,因为癌症的发生可能是数十年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而造成,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3-5成癌症发生是可避免的,实证医学证明,四项防癌检查(子宫颈抹片、乳房X光摄影、粪便潜血检查、口腔黏膜检查),可有效降低癌症死亡率及提高存活率。
依卫生福利部国民健康署统计资料分析显示:
1.每2年1次粪便潜血检查,可降低35%大肠癌死亡率。
2.定期接受口腔黏膜检查,可降低有嚼槟榔或吸菸习惯之男性26%口腔癌死亡风险。
3.每2年1次乳房X光摄影检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4.子宫颈抹片检查,可降低约70%子宫颈癌死亡率。
国民健康署提醒,民众若筛检结果为阳性,莫惊慌莫害怕,应尽速至医疗院所接受确诊,有效发现异常,及早确诊与治疗,以提高存活率。在全球对抗新冠肺炎之际,呼吁民众仍应定期健检、确诊与治疗行动,远离癌症威胁,也再次提醒民众于医疗院所筛检时必须配戴口罩,保护自己也保护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