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新的藥物不斷被研發,有效的臨床試驗也不斷被發表,針對轉移性乳癌,現在平均存活期已可長達24個月,比過去只有12個月多1倍,存活率相當高。因此,醫師鼓勵乳癌患者,不要放棄,藥物進步將會讓乳癌漸漸成為慢性病,只要積極與醫師配合治療,樂觀抗癌,還是能擁有美好人生。(影音/攝影記者黃志文)
第四屆國際乳癌手術研討會21日在台北舉行,包括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俞志誠、台大醫院盧彥伸醫師、台北榮總外科主任曾令民、台中澄清醫院院長張金堅等人,都提出「乳癌是慢性病觀念」,強調未來乳癌的治療,將根據病程不同,進行客製化治療,有如治療慢性病般,藉由癌細胞有效被控制,讓患者有更多的時間等待更新的藥物被研發出來。
張金堅院長指出,乳癌是女性健康大敵,推廣乳癌篩檢多年後,目前已經有1/3的乳癌在零期或是第1期時發現,治癒率非常高。但仍有1成病人在發現癌症時已經有轉移現象,其中半數甚至遠端轉移到其他器官,已經出現嚴重疼痛、無法行動、甚至不能自主呼吸的問題。
根據過去乳癌防治基金會的調查,乳癌病友普遍擔心復發、轉移,也擔心給家人造成負擔、困擾等,因此容易過度憂心、甚至失去鬥志想放棄。且很多病患憂慮太多而行動太少。就算乳癌已經遠端轉移,整體而言仍有1/4的機會可以活超過5年,病人不應該輕言放棄,任憑病痛擺佈。
張金堅院長強調,乳癌不是單純的一種癌症,而是可以根據癌細胞的分子分類分成不同的亞型。簡單的說,至少可以分成賀爾蒙受體陽性,HER2受體陽性,以及三陰性等等許多不同的乳癌亞型。不同的亞型有不同的臨床特點,也有不同的治療策略,及不同的治療困境。
由於乳癌術後2至3年是癌細胞轉移的高峰期,開完刀的乳癌患者要定期抽血、照X光、腹部超音波,乳房攝影或乳房超音波,若發現有癌細胞轉移的跡象,再進一步做正子攝影、核子醫學或影像斷層。
目前乳癌的治療目標是讓病人活得久,活的好,活的美。在醫學日新月異的的進展,以及多科際團隊醫療服務的整合,大部分的病人已經是能夠達到上述的目標,乳癌治療如同慢性病,只要控制好,依舊能活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