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9/7/11 下午 02:13:59

照顾父母模式正在变迁 手足人数减少,“儿子照顾”比例逐渐提升

(關鍵字: 少子化 , 單身 , 長照 , 孝順 , 兒子照顧

应该问谁才对? ―本书的访谈对象

因此,本书所访谈的儿子照顾者,并非全部符合前述的条件(未婚、无手足、与父母同住),反而是在“容易成为照顾者的前提下”较少出现的儿子照顾者― 有兄弟姊妹的儿子、有妻子的儿子或是跟父母分开生活的儿子―才是我积极寻找的对象,并藉以研究他们的照顾经验。

本书中记录的儿子照顾实例,是根据二十八位男士的亲身经历写成,他们响应了我的访谈,述说自己的居家照顾经验。

不过,我已先排除与个人分析有直接关联的部分,将几个案例整合起来,此外,所有的人名都使用化名,让大家无法辨认他们的身分或家庭。而这二十八位男士,都是透过在医疗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工作的朋友介绍的“主要负责照料高龄父母亲的儿子”。

其中好几位儿子照顾者是透过医疗机构认识的,他们的亲人几乎都被诊断为失智症。另外,当中有一位在访谈前,才刚刚把亲人送进养护机构照顾,还有一位是在访谈时已经办好入住赡养机构的手续,不过,这次的访谈还是把重点放在他们居家照料父母时的经验。

虽然“儿子是在什么时候、怎么决定将父母托给机构照顾”也是重要的主题,不过关于这部分,我想多听听做出这项决定的儿子们的心声后,再重新评估。

如果是社会调查的报告,通常会一开始就公布调查对象的简介,但是这终究是一本任何人都有机会看到的书,所以基于以下两点而保留不公布。

首先,接受访谈的儿子照顾者都住在东京首都圈和近畿地方,年龄从三十几岁到六十几岁(访谈当时的年龄)不等,而且严格说来,算是偏都市地区的儿子照顾者。

诚如前面所述,每个案例我都加了一些改变,以避免被读者辨认出身分。虽说儿子照顾者正在逐渐增加,但是人数还是有限,如果列出调查报告式的简介,对象就有可能被锁定,我希望能避免这种情况。

另外,尽管本书是根据儿子照顾者本身的经验所写成,但我希望读者不要因此认定本书所说的就是儿子照顾的“本质”,或者适用于所有儿子照顾者身上。如前所述,我的访谈对象仅限某个地区的少数儿子照顾者,而且他们的亲身经验还是经我过滤后才发表的。儿子照顾的经验林林总总,而本书只罗列其中的某些看法。

从下一章开始,我们终于要深入儿子照顾者的“社会”。

第二章到第五章的内容有渐次的关联性,但各章讨论的议题又都是独立的,所以并不需要依序阅读,想从有兴趣的地方读起也没关系。不过,我想最终能把下面四章全部读完的读者,才能立体地望见环绕儿子照顾者的“社会”。

本文出自台湾商务印书馆《我是儿子,我来照顾:28位儿子照顾者的真实案例,长照路上最深刻的故事》一书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