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7/20 下午 05:53:37

失眠、肥胖又頭昏腦脹…恐是自律神經失調惹的禍!

(關鍵字: 失眠 , 肥胖 , 自律神經 , 代謝 , 暴食 , 吳珮全 , 頭昏腦脹

想要回復窈窕身材,甩開囤積的脂肪,得要從讓自律神經平衡著手。很多人的肥胖並非吃太多造成,而是自律神經失調所引起。這樣的肥胖可分為二種類型:壓力暴食型肥胖及熱量代謝型肥胖。

壓力暴食型肥胖

人體在面對壓力時,生理機制會自動動用儲存於肌肉的蛋白質來應戰,同時分泌「壓力荷爾蒙」-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以及可體松。其中前兩者擅長應付短期壓力,後者則習慣對抗長期壓力。可體松的主要作用是對大腦發出「囤積脂肪」的信號。換句話說,長期處於壓力中,生理機制會自動囤積脂肪,體脂肪率自然升高。更壞的消息是可體松還會促使胃細胞分泌飢餓素,讓我們怎麼吃都吃不飽,永遠誤以為自己「好餓,好餓」,最後出現失控暴食行為。身體一直囤積脂肪,又不斷對你下達進食的指令,這樣能不胖嗎?

不論是因為壓力過大而造成自律神經失調,或者自律神經失調而使得抗壓性下降,都建議你好好調理自律神經,擊退「食慾大增」現象,提高壓力承受能力以停止肌肉消耗,享瘦就有希望。

熱量代謝型肥胖

「當呼吸也會胖,要高度懷疑是熱量代謝型肥胖」,在診間除了經常可見情非得已的暴食型肥胖之外,也常見熱量代謝型肥胖,簡單說就是熱量「只進不出」,就算吃再少一樣會胖。而這些人不約而同有以下幾個特徵:生活節奏紊亂、三餐不定時不定量、反覆節食減肥。

為什麼熱量會只進不出呢?主要原因是代謝機制紊亂。我們的身體有自己的節律,什麼時候該補給熱量(進食),什麼時候該消耗熱量以及消耗多少熱量,都有依循標準。然而,當生活節奏紊亂破壞了既定的節律,在不該進食的時後大吃大喝;該補充能量的時後拼命餓肚子,身體為了確保有足夠的熱量可使用,只好關閉部分代謝,並儘可能保存送進身體的熱量,最終造成熱量只進不出,人自然越來越胖。

人體的代謝機制由內分泌系統與神經系統一塊協同調節。其中,自律神經屬於神經系統的一部分,它的指揮官是下視丘,而下視丘又同時協助腦下垂體調控各種荷爾蒙的分泌。自律神經失調勢必影響下視丘功能,間接地內分泌系統也會受到波及,使得我們出現內分泌失調現象。這就是為什麼自律神經失調會導致熱量代謝型肥胖。

生活忙碌、起居較不正常的族群是熱量代謝型肥胖的潛力股。

生活忙碌、起居較不正常的族群是熱量代謝型肥胖的潛力股。所謂「病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內分泌失調並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想擺脫熱量代謝型肥胖,需多點耐性與時間。調整作息、飲食,慢慢讓自律神經回歸正軌,內分泌失調與肥胖就有解。而目前本院有提供自律神經檢查,可以諮詢精神科吳珮全醫師。

減重手術與身心評估

許多人會問:「為何減重手術也要安排精神科醫師評估?」,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評估個案認知功能,是否有影響個案對手術及過程的理解能力與做決定的能力。

是否有飲食疾患,焦慮,失眠,以及自律神經失調等狀況,會影響減重手術配合度及術後體重維持成效。

評估家庭社會支持度,家庭社會支持度好,減重才維持的久。

綜合上述三項,可以大概評估出欲接受手術個案術後配合度、身心調適能力與減重成果的預期。

結論

過去國內外的文獻都指出,肥胖與身心狀況欠佳相關,約4成希望接受減重手術的個案有一些身心狀況,其中最常見的是失眠、憂鬱症、焦慮症、及飲食疾患(如暴食症)。在術前認出個案的上述問題並予以及時治療,能有效增進手術期間的照護品質,也影響減重手術成效深遠。舉例來說,根據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熬夜、少睡4個晚上,體內肥胖細胞中對胰島素的敏銳度便會下降30%。肥胖細胞的敏銳度一下降,瘦體素的生產便會下降,使身體無法克制食欲,並且能量消耗效率變差,最後,促成脂肪越來越多。

飲食習型態則是減重手術前評估時的另一重要項目,沒有暴食的行為比較可以預測好的術後減重效果。因為減重手術後胃容量立刻變小,但是有暴食習慣的病人大腦仍然會照之前的記憶,告訴自己要吃許多食物的話,將會影響減重手術術後效果,因此,若術前評估有飲食疾患,或習慣用大吃大喝放鬆心情,建議術前即開始相關治療,以減少術後不舒服,以及促進術後體重維持成效。

所以安排精神科醫師做術前身心評估,目的是希望能協助個案身心平衡,提高減重手術的成效。所以下次被轉介來做身心評估的減重手術患者,千萬別再擔心或排斥評估。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