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2/11/30 下午 04:29:43

斷食、戒糖減重真有效?外食享瘦6口訣!營養師:搭配「這些運動」瘦身更加分

(關鍵字: 減重 , 減肥 , 外食 , 間歇性斷食 , 戒糖飲食 , 樊悅因

減肥方法百百種,想要打造健康體態,改變飲食習慣是最容易達成的手段,而「間歇性斷食」及「戒糖飲食」更在各飲食法中脫穎而出,吹起了一股新的飲食風潮。這兩種方法真的能幫助減重成功嗎?要如何有效地減重呢?

營養師表示,想要長期維持完美身材,需要量身打造的均衡飲食,並且注意均衡攝取正確挑選六大類食物,尤其外食族依照6點口訣,調整食物的選擇,也可以享瘦又吃得營養均衡。

減重飲食新趨勢——間歇性斷食、戒糖飲食

間歇性斷食

在限制的時間內進食。以16:8斷食為例,一天中只有8小時可以進食,其餘16小時禁止攝取熱量。樊悅因營養師表示,斷食在人體內的機制有待論證,但許多動物實驗推測,胰島素濃度是重要影響因子。胰島素是促進合成的激素,而拉長空腹時間可以減少胰島素分泌,因此有助減緩脂肪合成、避免肥胖。

不同於與動物實驗,人體研究發現若單純執行斷食,成效與介入前相比並無太大差異,需搭配熱量限制才能達到改善效果。另外,也不建議糖友自行斷食,以免有低血糖風險。

戒糖飲食禁止攝取糖分、白米及白麵條等精製澱粉,並建議選擇未精製的全穀雜糧。
戒糖飲食禁止攝取糖分、白米及白麵條等精製澱粉,並建議選擇未精製的全穀雜糧。

戒糖飲食

戒糖飲食禁止攝取糖分、白米及白麵條等精製澱粉,並建議選擇未精製的全穀雜糧。更嚴格的執行者,連水果都應避免。由於全穀雜糧含有較多纖維質,可能因此增加飽足感、減少食物攝取量。不過戒糖與體重控管的成效,各研究結果仍不一致,需要更多科學證據,才能確認有效性。

想要長久維持良好體位,需要持之以恆的健康飲食

樊悅因營養師表示,好的飲食模式,可以讓人長期遵循,幫助維持健康、避免復胖。若你是糖尿病患者,或是無法戒除白飯的美味,以上方法未必能長期實施,因此就需要再尋找更適合的飲食法。

想維持完美身材,你需要量身打造的均衡飲食

均衡飲食什麼都能吃,重點在於吃得均衡與適量,更適合所有族群使用。

外食享瘦又營養6口訣包括早上一杯小罐牛奶,下午點心一杯無糖優格。點心時間補充小包裝堅果或是堅果能量棒。
外食享瘦又營養6口訣包括早上一杯小罐牛奶,下午點心一杯無糖優格。點心時間補充小包裝堅果或是堅果能量棒。

均衡飲食原則: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

六大類食物包含:全穀雜糧類、乳品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及油脂與堅果種子類。每天六大類食物都要吃到、吃足,才能獲取足夠必需營養素,至於每餐的攝取量,則可以參考「我的餐盤」飲食口訣。

【外食享瘦又營養6口訣】

其實只要參照口訣,調整一些食物的選擇,外食族也可以吃得營養均衡。

1.每天早晚一杯奶:

早上一杯小罐牛奶,下午點心一杯無糖優格。

2.每餐水果拳頭大:

每天1-2次,一次一顆蘋果、半根香蕉。

3.菜比水果多一點:

深色及彩色蔬菜營養價值更高,在小吃攤別忘了多點一盤青菜、自助餐三格菜也要夾好夾滿。

4.飯跟蔬菜一樣多:

早餐的饅頭、吐司可以改成全麥口味,自助餐主食選擇五穀米或糙米。

5.豆魚蛋肉一掌心:

早餐吐司多夾一顆蛋、一片肉,在小吃攤可以多切一盤滷豆乾。記得要避免加工肉品及過多動物脂肪。

6.堅果種子一茶匙:

點心時間補充小包裝堅果或是堅果能量棒,就能補充一日所需份量。

有氧運動像是跑步、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
有氧運動像是跑步、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

搭配運動習慣,瘦身效果更顯著!

林世航營養師表示,有效的運動量,能幫助減重更有效率。怎樣才是有效運動呢?國健署提供「333運動法則」作為參考標準。

什麼是「333運動」?

即為每週3次、每次運動30分鐘、最大心跳達到每分鐘約130下左右。達成此三項目標,並維持此習慣一段時間後,就能改善心肺功能,提升代謝速率以消耗更多熱量。

運動種類建議

【有氧運動】

有氧運動像是跑步、快走、游泳、騎腳踏車等。

耐力運動有助於提升體能,同時漸少體脂肪比例。

【肌力運動】

包含阻力訓練與重量訓練,例如伏地挺身、舉啞鈴等。

通過這些鍛鍊,可以提升肌肉力量、刺激肌肉增長。

由於肌肉細胞能消耗更多熱量,因此肌力運動也能幫助減重。

健康體位,怎麼看?

除了紀錄體重,我們更需要參考體脂和BMI,並將數值維持在健康範圍內。

體脂多少才健康?

男性:10-20 %(≥25 者為肥胖)

女性:15-25 %(≥30 者為肥胖)

BMI多少才健康?

健康者:18.5≤BMI<24

過重者:BMI≥24

肥胖者:BMI≥27,需積極控管體重

樊悅因營養師提醒,減重是一場耐力戰,沒有立即見效的神蹟。找尋對你而言最便於執行的方法,持之以恆的均衡飲食與運動,健康體位就跟著來!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