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3/3/28 下午 05:06:14

私密处飘异味,一定是阴道感染?曾郁文医师:6招防阴道感染,提升保护力

(关键字: 性行为 , 益生菌 , 阴道感染 , 私密处 , 曾郁文 , 阴道益生菌 , 肠道益生菌

私密处老是散发异味,一定是阴道感染吗?天天吃益生菌就能改善?该如何才能根治,永远跟尴尬的异味、烦人的阴道感染说bye bye?妇产科医师提醒,阴道益生菌与一般的肠道益生菌不同,认明2大关键成分才有帮助!

有网友在华人健康网的「5914呼叫医师」中询问,曾经因私密处感染的问题就医,使用塞剂治疗后获得改善,但之后虽然不见红肿、发痒等症状,「小妹妹」却经常散发出鱼腥味,有时严重到甚至坐着自己也闻得到,苦恼是否阴道感染又复发了?该如何才能根治,永远跟尴尬的异味、烦人的感染说bye bye?

私密处异味=阴道感染?

妇产科医师曾郁文表示,私密处飘异味的原因很多,有时候是性行为中沾染到伴侣的体味,有时候就像狐臭一样是来自个人天生的体味,另有些人则是细菌或霉菌感染所导致,通常临床需经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内诊才能区分。不过,的确,大部分的私密处异味还是与阴道感染有关。

私密處飄異味的原因很多,有時候是性行為中沾染到伴侶的體味,有時候就像狐臭一樣是來自個人天生的體味,另有些人則是細菌或黴菌感染所導致,通常臨床需經詳細的病史詢問和內診才能區分。
私密处飘异味的原因很多,有时候是性行为中沾染到伴侣的体味,有时候就像狐臭一样是来自个人天生的体味,另有些人则是细菌或霉菌感染所导致,通常临床需经详细的病史询问和内诊才能区分。

许多女性认为阴道分泌物变多变色、私密处出现红肿和搔痒,才是阴道感染,但事实却不然。近年妇科医学越来越重视「亚健康」,认为即使私密处外表正常,只要飘出异味,都代表私密处可能有轻微的细菌感染,若不赶快改善,私密处对于病菌的防御力下降,造成感染加剧,臭味越来越浓,分泌物也会增多。

有异味就使用塞剂?小心阴道好菌被杀光

如何解决私密处飘出鱼腥味的困扰呢?曾郁文医师特别叮咛,千万不要自行乱买阴道塞剂药物。塞剂药物会把阴道内的好菌和坏菌一起杀死,如果异味的根源并非感染,不仅白白扼杀了保护阴道健康的好菌,自己也会因阴道ph值受破坏而反覆受感染之苦。

若要改善私密處臭味和反覆感染,除了就醫和對症治療之外,對女性朋友來說,補充益生菌是相對安全、不傷身又簡單的方法。
若要改善私密处臭味和反覆感染,除了就医和对症治疗之外,对女性朋友来说,补充益生菌是相对安全、不伤身又简单的方法。

吃益生菌能提升阴道保护力?

若要改善私密处臭味和反覆感染,除了就医和对症治疗之外,对女性朋友来说,补充益生菌是相对安全、不伤身又简单的方法。不过,需注意的是,坊间常见的肠道益生菌菌株无法直接作用于阴道,甚至有研究发现女性朋友在食用LGG乳酸菌(鼠李糖乳杆菌GG株,是目前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一种肠道益生菌)4星期后,阴道具有健康菌丛的比例从原来的44%降低为38%,出现反效果。

在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谘询会议中,针对泌尿生殖道感染疾病的应用上,明确指出益生菌株GR-1 和 RC-14是具有缓解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及尿道感染功能的益生菌株。

私密处反覆感染如何治疗?

如果妳是特别容易阴道感染反覆发作的女性,几乎每个月就发作一次,或是产后的哺乳妈妈、更年期妇女和卵巢早衰的轻熟女,除了食用益生菌之外,阴道雷射治疗也是改善阴道PH值和增加阴道内好菌的方法之一,有助提升阴道保护力,预防感染和消除异味。

曾郁文医师说明,阴道内壁黏膜上皮细胞会分泌「肝醣」,有助健康阴道菌群的形成,这些健康阴道菌群会产生乳酸,使阴道维持在正常的酸硷值pH 3.5至4.5之间,同时产生H2O2(双氧水)以及其他抗菌物质以抑制害菌的生长。而阴道雷射可以刺激胶原蛋白增生,让阴道内壁黏膜变厚,肝醣随之增加,进而达到增强「妹妹」的健康防护力,远离反覆阴道感染的困扰。

6招预防阴道感染

需注意的是,除了上述所述之外,预防阴道感染和私密处异味,以下6个基本保健之道还是要确实做到喔!包括:

1.不穿紧身衣裤

不穿着太紧身、贴身的裤子,让私密处保持通风,远离闷、湿、黏的状态。

2.避免熬夜

不熬夜让生活作息保持规律。

3.少用清洁液灌洗阴道

不用水或是清洁液灌洗阴道,避免破坏阴道原本的弱酸性环境而导致病菌滋生。

4.多吃蔬果

日常多吃蔬果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B群以及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清除体内氧化压力所制造的过氧化物质与自由基。

5.注意清洁擦拭方法

上厕所时要「由前向后」擦拭,避免粪便中的细菌污染前方的尿道与阴道。

6.运动后清洁

要仔细清洗私密处,尤其是运动完之后或是月经期间,避免皮肤上的共生菌把汗水、经血分解成氨,导致 PH 值上升容易发炎感染。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