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不是福!肥胖不僅影響外觀,更是影響全身健康的重要因素,研究顯示,肥胖與多種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脂肪肝以及關節退化,甚至可能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這些健康問題不… 詳全文 >
-
隨著科技進步,眼底攝影成為了一項至關重要的眼科檢測工具。根據健康管理機構的受檢者數據顯示,有近三成的人在接受眼底攝影後,發現視網膜異常或其他潛在病變。眼科醫師王錦銘指出,這些異常可能是糖尿病… 詳全文 >
-
初期沒有症狀的疾病,最容易被忽略,包括像是高血壓、糖尿病、多囊性卵巢症候群、肺癌、青光眼、睡眠呼吸中止症,該如何從小地方察覺到可能的慢性疾病危機? 詳全文 >
-
夜間多尿不僅容易影響睡眠,甚至帶來心血管、糖尿病、高血壓,甚至癌症等疾病風險!有關夜尿迷思不少,像是「夜尿吃芋頭能改善」、「按某穴位能治好夜尿」等,台灣泌尿科醫學會與台灣尿失禁防治協會特別破… 詳全文 >
-
心肌梗塞的風險族群,除了因老化較常見於45歲男性、55歲女性的中高年齡層外,還包括有家族遺傳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抽菸、酗酒、缺乏運動及壓力等。國泰綜合醫院心臟加護病房張釗監主任表示,… 詳全文 >
-
吃藥,是絕大多數高血壓患者每天的例行工作,深怕血壓不斷超標會突然中風,健康和生活品質大受影響,不過,也有少數人明明已經乖乖服藥,且同時吃3種藥,依舊不見情況好轉。敏盛醫院總院長、心臟內科醫師… 詳全文 >
-
本週四(7日)是24節氣中的立冬!火鍋、薑母鴨、羊肉爐等鍋物是進補菜單。然而,在初日診所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的診間卻有位女性病患,雖然在兩個月內減重將近8公斤,但回診時卻發現血壓比以往更… 詳全文 >
-
肥胖人人敬而遠之,除了身形發胖顯得不好看,肥胖所導致的三高疾病,更是健康殺手。而隨著年齡增長,代謝率降低,中年發福更是成為許多人的夢魘,但是要小心,英國牛津大學最新研究指出,若在30世代發福… 詳全文 >
-
腎上腺皮質醛固酮症又稱高醛固酮血症,是一種相對罕見但重要的內分泌疾病,它是因為腎上腺分泌過多的醛固酮所引起的。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表示,醛固酮是一種調節血壓和電解質平衡的荷爾… 詳全文 >
-
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開始關注孩子的身高發育。生長遲緩不僅可能影響孩子的自信心,還可能導致其他健康問題,例如:身材矮小、早熟和肥胖等問題,進而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高血壓和糖尿病風險。亞東… 詳全文 >
-
根據台灣勞動部的國際勞動統計數字,台灣僱員2022年平均每年工時為2,008小時,較2021年的2,000小時略增,在39個經濟體中排名第6。職醫何國榮表示,高工時是台灣社會的一個問題,除了… 詳全文 >
-
根據調查,台灣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盛行率達26.8%,估計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而60歲以上的民眾,更有超過50%的人面臨高血壓問題。福苗診所腎臟內科醫師鄭振聲表示,高血壓常會引起許多疾… 詳全文 >
-
護理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是在1976年時展開的一個長達28年的研究。研究對象是1980年時,總計121,700名的女性護理人員,年齡介於30-55歲間,利用每… 詳全文 >
-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明確定義,肥胖是慢性反覆性的病態現象,不僅是外觀上問題,更與全身系統性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包括:惡性腫瘤、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病、呼吸睡眠中止症等,亞東醫院肝膽胃… 詳全文 >
-
夏天不斷飆高溫,小心血壓也會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甚至中風、心肌梗塞跟著來!振興醫院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劉怡凡表示,為了及早預防高血壓,應養成每日測量血壓的習慣,尤其是高血壓病人,請務…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