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211例死亡,再創新紀錄!其中死亡年齡最小的是1例17歲青少年,這也是青少年第2例死亡個案,從發病到死亡僅2天。在今日新增的重症個案包括1例兒童MIS-… 詳全文 >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表示,COVID-19疫苗接種作業已於今(2022)年5月2日起推動6至11歲兒童基礎劑接種,「Taiwan V-Watch疫苗接種-健康回報」自5月3日起亦將… 詳全文 >
-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表示,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專家會議於今日下午召開,建議推動6-11歲兒童族群接種Moderna莫德納COVID-19疫苗,青少年族… 詳全文 >
-
據統計國內12到18歲的青少年打過第1劑約110萬人,已經完成施打第2劑約近90萬人,青少年何時能打追加劑?國內還剩下23萬劑BNT疫苗,能否供應12-18歲青少年施打劑量?陳時中今16日指… 詳全文 >
-
為了協助青少年早期偵測施打第二劑BNT疫苗可能引起之心肌心包膜炎,以利及時轉診及時治療,臺大醫院協助北市高中生在第二劑BNT疫苗施打前及施打後第二天,進行心電圖檢查。施打BNT疫苗有相當好的… 詳全文 >
-
青少年到底是否該打第二劑BNT疫苗?該注意什麼?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李秉穎召集人表示,指揮中心日前仍然宣布青少年仍然應該打第二劑BNT,間隔應該是12週以上。理由… 詳全文 >
-
指揮中心定調青少年打兩劑BNT疫苗政策不變,不過有醫師認為第二劑要不要打,還可以觀察其他國家數據。不知預計幾週會給學生打第二劑?是否會再調查一次施打意願,香港與南韓都傳出青少年打完BNT猝死… 詳全文 >
-
青少年自殺的原因,占第一位是家庭問題,其次是同學相處,例如霸凌或情感,再來是課業。青春期的少年容易衝動或徬惶,和大腦中「杏仁核」受到多愁善感的情緒系統發育的影響有關。「杏仁核」是一個神經決策… 詳全文 >
-
為因應COVID-19疫情、降低感染風險,並讓整體防疫更加完善,衛生福利部及教育部規劃共同為年滿12歲至未滿18歲的青少年,進行疫苗接種服務。本次接種疫苗以校園接種為原則,預計自110年9月… 詳全文 >
-
暑假即將到來,青少年容易受到各種誘惑誤入歧途,可能不小心染上不良嗜好進而發生偏差行為,也可能在自我保護不足之下成為被害人。以下列出青少年暑假注意事項,希望民眾可以多關心自家孩子或身邊的青少年… 詳全文 >
-
美國CDC報告指出,青少年打莫德納疫苗,會出現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的情況機率比較高。而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將在明天召開專家小組會議,審視超過300名青少年及年輕成人在接種2019冠狀病毒… 詳全文 >
-
寶寶不就是肉肉胖胖的才健康可愛嗎?太瘦還會被嫌棄沒有養好。其實這些觀念都過時了,研究顯示兒童期的肥胖受嬰幼兒時期影響,也與之後的青少年、成年肥胖相關,不可輕忽。 詳全文 >
-
高血壓素有「沉默殺手」之稱,血壓控制不當,可能會導致心血管疾病或者腦中風,近幾年高血壓有年輕化的趨勢;近期有研究發現,實行得舒飲食,能改善血管的內皮功能,並且能幫助降低患有高血壓年輕族群的血… 詳全文 >
-
根據衛福部統計,青少年自殺死亡率連年攀升,至108年更高居青少年死因第二位,顯示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日趨嚴重。台北慈濟醫院許雅惠臨床心理師表示,青春期是兒童發展到成人的重要過渡期,良好的親子關… 詳全文 >
-
在我們開始擔心孩子在網路上受騙前,要先檢視的是:我們自己使用網路的方式、對於網路上各種訊息的判斷能力,以及增進對年輕世代網路使用習慣的理解。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