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幾個月前引發社會震驚的韓國N號房事件,到近來在花蓮傳出有家長聽聞多年前發源自俄羅斯的「藍鯨遊戲」又捲土重來,這些在網路上以青少年為對象的兒虐或性侵事件,總是引起家長的高度恐慌。
這樣的恐慌除了來自此種兒虐形式真的太新,不管是成因、處理方法或預防措施都還不明朗外,成人對網路這種新的人類社會空間到底掌握多少知識,恐怕也決定了他╱她處理這類事件的能力。
換句話說,在我們開始擔心孩子在網路上受騙前,要先檢視的是:我們自己使用網路的方式、對於網路上各種訊息的判斷能力,以及增進對年輕世代網路使用習慣的理解。
孩子會藉由觀察.建立對網路第一印象
就從幼兒階段開始說起,當我們討論幼兒的3C使用習慣,經常只聚焦在孩子身上,多是關心3C產品對視力或身心發展的影響、開始使用此類產品或上網的年紀及妥切度、該為孩子建立怎樣的使用模式及習慣等。但往往忽略了:孩子們觀察學習到的第一個數位生活,正是從爸爸媽媽身上而來。
說到此處,大部分的學者專家意見都會認為「所以爸爸媽媽自身就要建立良好的使用習慣,才能對孩子起正面影響。」但我的觀察是,網路發展到現在,已經是一個非常真實的社會場域,對照顧者而言,他╱她即使不讓幼兒直接使用網路,但他們自身不可能不使用網路,所以幼兒對網路建立的第一印象,就是依循照顧者的使用習慣所構成的網路世界:爸爸媽媽會在二手社團跟陌生人買東西、在網路上交朋友、參加不同的網路社團跟陌生人互動討論、幼兒園的親師line群組裡滿滿都是全班同學的照片、在購物網站上點一下滑鼠,隔天商品就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