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據健保資料庫與全國數據分析,台灣糖尿病人口已突破256萬人,呈現「高齡化與年輕化並存」的雙重挑戰,其中40歲以下族群的糖尿病發生率竟暴增約25%。更值得高度警惕的是,惡性腫瘤超越心血管疾病… 詳全文 >
-
根據BBC報導指出,英國政府正研擬全面禁止向16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販售能量飲,理由是這類飲品的高糖與高咖啡因,可能損害孩子的健康、專注力和學習能力。兒童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表示,部分能… 詳全文 >
-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臺灣約每3名學童就有1人有過重或肥胖的情形。高熱量飲食、運動量不足,以及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是導致兒童肥胖率逐年上升的主因。新竹臺大分院小兒部林函怡醫師表示,兒… 詳全文 >
-
肥胖體脂過高的人,小心體內胰島素阻抗增加,出現精神不濟、疲勞嗜睡等症狀,影響正常生活品質。羅東博愛醫院醫學減重中心主任邱旭緯醫師表示,身體各器官需具備一定的能量才能正常運作,當體脂過高,體內… 詳全文 >
-
你以為高血壓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嗎?少吃鹽,血壓就不會飆?高血壓初期多無明顯症狀,許多直到健康檢查或出現併發症時才發現問題。內科暨減重專科醫師陳威龍整理出門診中以下最常見高血壓的3大迷思,幫助民… 詳全文 >
-
什麼是第二型糖尿病?原因、症狀、併發症是什麼?第二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形式,佔了所有糖尿病病例的 90-95%。嘉義基督教醫院家庭醫學科安欣瑜醫師指出,台灣絕大多數糖尿病患者都是屬於第二… 詳全文 >
-
深夜總忍不住想吃洋芋片、炸雞排、鹽酥雞?小心這可能不只是嘴饞,而是身體發出的「過勞警訊」!減重專科暨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當身體頻繁渴望特定口味的食物,尤其是高油、高糖、高鹽類型,可能與營養… 詳全文 >
-
兒童酷愛吃甜食,不只肥胖,小心長不高!兒童內分泌科醫師王律婷提醒,吃甜食容易導致肥胖,而肥胖不僅導致胰島素阻抗,更是孩子長不高的隱形殺手。胰島素過多不僅抑制生長激素,也可能加速生長板提前閉合… 詳全文 >
-
脂肪肝放任不管,可能走向「肝炎、肝硬化、肝癌」所謂的肝病三部曲。而脂肪肝也是代謝症候群的元凶之一,代謝症候群是身體健康的警訊,是一種病前狀態,必需透過有效控制體重,不但能遠離脂肪肝,甚至也能… 詳全文 >
-
台灣每10人就有1人是糖尿病,更有22萬人不清楚自己已確診糖尿病!台灣基層糖尿病協會理事長李洮俊醫師表示,糖尿病主要是飲食不均、不佳生活型態導致。國外研究也進一步顯示,有80%第二型糖尿病患… 詳全文 >
-
藝人任容萱近來瘦身有成,日前以節目《山裡來了熊孩子》入圍第59屆金鐘獎《益智及實境節目主持人獎》,走在紅毯上,展現窈窕體態,令人驚豔。事實上,任容萱過去為了維持體態,嘗試過各種方法卻失效,令… 詳全文 >
-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即每五位台灣人中就有一位是65歲以上的長者 。目前全台75歲以上的糖尿病病友已佔總患者數的四分之一,而65歲以上的病友則佔了一半 。隨著「數位療法」獲得台灣… 詳全文 >
-
肥胖是許多慢性疾病的共同來源,台灣十大死因包括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皆與肥胖有高度關連,成為社會家庭隱憂。根據一項台灣18-65歲1萬人減重飲食研究發現,進行「FLC彈性低碳飲食法(Fl… 詳全文 >
-
運動量劇烈變動,小心會影響血糖!書田診所家醫科主任醫師何一成表示,運動會使胰島素阻抗降低,同樣的血中胰島素濃度,進入細胞的血糖增加了,所以血糖就降低了,運動量大,改善胰島素阻抗就多,運動量少… 詳全文 >
-
動畫電影「腦筋急轉彎2」上映至今,全球票房就已經突破10億美元大關,肥胖專科暨家醫科醫師楊智雯提醒,把萊莉腦中的新情緒「阿焦」放到在現實生活中,長期被焦慮主控大腦,其實不只會讓人感到焦慮,同…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