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耳孔發炎流湯,甚至發臭,千萬別輕忽,一旦拖延治療,小心變成「臭耳聾」,恐急性中耳炎併耳膜穿孔,影響聽力!阮綜合醫院耳鼻喉科林宏儒醫師表示,近期接連收治兩位中年男士,湊巧都是單側耳長期流出黏液… 詳全文 >
-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9日提出一張圖表,就是6個月到4歲的兒童,第一劑接種率是22.82%,第二劑只有1.5%,另外,新的一波疫情已經進來了,有無估算在小朋友的部分,剩下還沒有感染這一群人是比… 詳全文 >
-
夏天氣溫飆升,午後陣雨使得濕氣也重,又熱又黏的氣候卻讓許多女性感到困擾。根據調查顯示,高達70%的女性在夏天會特別有私密處肌膚的問題,像是肌膚過敏、搔癢,甚至容易感染。婦產專科林虹宏醫師提醒… 詳全文 >
-
吃下不乾淨的食物小心造成感染!1名55歲賴先生平時總愛在上班路上,順便到早餐店買未熟雞蛋當早餐。日前右邊的胸口突然出現凸起的腫塊,一個禮拜就大到8公分。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洪嘉聰醫師經電腦斷… 詳全文 >
-
根據疾病管制署急診就醫監測資料顯示,今年自228連假後急性腸胃炎就開始在全國流行,每一週逾10多萬人腹瀉就醫,檢測出病原多為諾羅病毒(Norovirus)感染。亞東醫院感染科蔡茂松醫師說明,… 詳全文 >
-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20日公布中研院P3實驗室內部調查報告,發現三項感染暴露風險因子,包括脫除防護裝備過程有誤,進行動物實驗操作未於生物安全櫃中進行等。以及中研院研判有三種可能感染途徑。 詳全文 >
-
國內境外移入已出現變種病毒Omicron案例,引發國人擔憂。「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說明,目前僅略知Omicron會造成曾染疫者再次染疫的風險增加。不過,初次感染比率卻下降。提醒民眾,只要作好… 詳全文 >
-
COVID-19疫情期間,因新冠病毒具有高傳染力,新生兒需要特殊保護避免感染。臺北榮總醫院獲贈影像插管系統等新生兒照護設備,今(1)日上午舉行嬰兒醫療設備捐贈儀式,許惠恒院長特別致贈感謝狀,… 詳全文 >
-
在COVID-19疫情下,患有膽胰疾病的患者,當需要進行手術時,透過「突破性設備」一次性使用十二指腸鏡,可免除重覆性使用十二指腸鏡因消毒不完全,而帶來潛在感染風險,並能減少醫療人員與患者交叉… 詳全文 >
-
糖尿病患者最擔心傷口發炎不癒合,甚至可能惡化為蜂窩性組織炎,甚至有截肢的風險!收治患者的臺北榮總醫院感染科陳夙容醫師表示,每個月都會遇到數名因蜂窩性組織炎入院的病人,其實只要注意雙腳的保養,… 詳全文 >
-
新北板橋某住宅今有1例裝修工人確診,該名工人因為住在台北市,所以歸類在台北市,匡列的太太也確診陽性。值得注意的是,該名裝修工人並沒有進入該棟染疫大樓,怎麼會染疫?指揮官陳時中今9日表示,裝修… 詳全文 >
-
目前台灣新冠肺炎疫情趨緩,環顧目前世界的疫情變化,每天確診人數仍然沒有減少,在美國截至7月28日,18歲以上的民眾接受疫苗施打至少一劑已達70%,完整二劑亦有60%,但每天確診數持續攀升,而… 詳全文 >
-
人體肝臟中駐紮著稱為Kupffer cell(庫佛氏細胞)的巨噬細胞,是人體先天性免疫中的重要軍隊來源,可以協助肝臟有效過濾血液,當呼吸道感染產生的發炎因子和感染細胞碎片透過血液循環來到肝臟… 詳全文 >
-
脾臟長出大囊腫,一定非要全部切除嗎?為了避免脾臟切除後意外發生有致命風險的「脾臟切除後猛暴性感染症」,以及有機會保留脾臟功能,現在已經有新的手術方式可選擇。此種客製化精準醫療,是患者一大福音… 詳全文 >
-
但是幾個大型的研究都證實了癌症病患感染了新冠肺炎後有較高機率出現併發症及有較高的死亡率。除此之外,癌症本身或是癌症的治療都有可能使病患的免疫機能較差,而被感染新冠肺炎後會有較長的時間具有感染…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