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21/12/14 下午 02:04:26

不必喻Omicron為「大魔王」!研究:Omicron再感染率上升、初次感染率則下降

(關鍵字: 感染 , Omicron , 大魔王 ,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國內境外移入已出現變種病毒Omicron案例,引發國人擔憂。「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說明,目前僅略知Omicron會造成曾染疫者再次染疫的風險增加。不過,初次感染比率卻下降。雖然南非的Omicron感染案例增加迅速,英國最主要的變種病毒還是Delta,Omicron病毒的傳播力尚待研究證實。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醒民眾,只要作好防疫,不需要把Omicron比喻為「大魔王」,也不必恐慌。

Omicron變種病毒在2021年11月26日,由WHO正式命名後,科學家已緊急研究該病毒。然而,雖然目前的科學研究已知該病毒有36個突變位置,可能影響它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但仍不知道這些突變位置,是否強化了病毒特性。從還未經過同儕審查的科學預印本研究得知,Omicron可能會讓疫苗或感染後引起的抗體濃度下降,至於下降程度也還未有共識。不過,大多數科學家都認為,疫苗仍能提供部分保護力。

科學家觀察Omicron的序列時發現,它與之前的變種病毒相較,突變位置的數量最多。科學家從病毒的基因序列,和先前已知的變種病毒做初步比較。造成全球大流行的Beta和Delta病毒,改變棘蛋白功能的突變分別是10個和9個,而Omicron有36個,這是引起科學家們擔憂的最主要原因。

研究發現今年11月在南非的Omicron病毒,使「再感染」的風險增加,但這並不能說明是因為Omicron病毒的傳播力變強。南非流行病模擬暨分析中心(SACEMA)於12月2日,發表尚未經同儕審核的研究,根據11月1日至27日間的數據指出,南非當地曾經感染新冠病毒者,又再感染Omicron病毒的風險較高。推測應是從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獲得的免疫力,對抗Omicron的效果下降。該研究提醒,雖然再感染率上升,初次感染比率卻下降,研究無法回答再感染率增加的原因,也無法說明Omicron免疫逃脫的程度。

Omicron對抗體影響的研究,在12月8日陸續出爐。初步研究結果顯示,Omicron使抗體的濃度下降,有可能會影響疫苗的效果。但下降的程度,三個團隊實驗結果並不一致。Omicron使抗體下降的作用雖然可能影響疫苗效果,影響程度則尚待更多研究證實。研究分別來自南非德班健康研究所的艾力克斯.西格爾(Alex Sigal)、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的班.姆雷(Ben Murrell)和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的珊卓拉·希賽克(Sandra Ciesek),因為時間很趕,研究都還未經同儕審核,三位作者也在個人推特上公開了研究的預印本。

科學家提醒,研究新的病毒需要時間,目前Omicron在全球傳播的狀況未明,也僅能依據抗體量,判斷Omicron對疫苗的影響。另一南非國家傳染病研究所(NICD)病毒學家潘妮.摩爾(Penny Moore)也在BBC和衛報的Podcast節目中告訴記者,她的實驗室正在以Omicron的偽病毒(Pseudovirus)進行實驗,觀察人類抗體辨認這些病毒的狀況。而無論是培養活病毒,還是人工做出突變的棘蛋白,都需要投入一定時間觀察和研究。

摩爾提到,南非的新冠疫苗覆蓋率較低,再感染率高,她認為關鍵在於感染後的症狀與重症程度。雖然目前Omicron在南非案例增加快速,在英國主要流行的變種病毒還是Delta,因此很難從案例數字看出Omicron的傳播狀況。她提醒,目前科學家是依據觀察抗體量,來判斷疫苗的作用,但其實T細胞的免疫反應可能仍然對變種病毒有用,雖然抗體下降,疫苗仍可提供部分保護力。

有關Omicron的突變對傳播力、各廠牌疫苗的影響,以及感染後的情況,科學證據都還在累積當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強調,目前應有效評斷最新研究證據的可信度與推論程度,國人不宜在未有足夠證據的狀況下,急於做出對於Omicron病毒的評判。

本文轉載自/SMC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醒民眾,只要作好防疫,不需要把Omicron比喻為「大魔王」,也不必恐慌。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提醒民眾,只要作好防疫,不需要把Omicron比喻為「大魔王」,也不必恐慌。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