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腸息肉從粘膜表面突出到腸腔的息肉狀病變,在未確定病理性質前,均稱為息肉,臨床上以大腸息肉多見,且症狀較明顯。其病因不清,有些與長期炎症刺激或遺傳相關,若長期忽略治療,息肉可能會惡化變為癌症… 詳全文 >
-
【查疾病】直腸癌 詳全文 >
-
【查疾病】腸癌 詳全文 >
-
【查疾病】大腸癌 詳全文 >
-
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前段班,且近年有愈來愈年輕化的趨勢。肝膽胃腸科梁程超醫師指出,臨床上不少四、五十歲的上班族與工程師族群,因久坐、外食多、蔬果少、高紅肉攝取,加上缺乏定期檢查… 詳全文 >
-
經常便祕、排便困難,一進食肚子又脹又痛…,小心大腸癌找上門!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大腸癌透過單孔達文西機械手臂SP系統手術治療,出血少、減少傷口與疼痛,以及住院時間短,是患者的大大福音。彰基醫學… 詳全文 >
-
根據國健署資料統計,大腸癌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發生人數之首,過去以50歲以上族群為主,但近年臨床明顯觀察到發病年齡有下降趨勢。台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陳昱廷醫師表示,大腸癌初期多無明顯症狀,… 詳全文 >
-
多重原發性癌症的患者有增多趨勢,發生原因可能和遺傳風險因子或癌前病變體質有關,隨著醫療進步,目前在腫瘤控制與長期預後方面都有進步,尤其是藉由複合型達文西手術,能一次切除多處腫瘤,術後併發症與… 詳全文 >
-
大腸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研究顯示,雖然大腸癌年輕患者有遺傳病史的比例比年長患者高,但仍有許多年輕患者是沒有明確家族史。甚至臨床也發現無便祕、腹瀉、無血便,也無家族病史竟罹患大腸癌的年輕患者… 詳全文 >
-
依據癌症登記資料及死因統計顯示,113年大腸癌死亡人數計7千人,位居10大癌症死亡人數第3名,為了及早發現大腸癌,降低死亡率,國民健康署自114年起擴大大腸癌篩檢對象為45歲至74歲民眾及4… 詳全文 >
-
糞便潛血免疫檢查(FIT)篩檢被證實是有效的大腸癌篩檢工具,在大腸癌年輕化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臺大醫院最新社區研究證實:將糞便潛血免疫檢查(FIT)篩檢起始年齡從50歲提前至40至49歲間… 詳全文 >
-
許多消化道癌症,尤其是早期大腸癌、胃癌與食道癌,在初期幾乎沒有明顯徵兆。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張瑄元提醒,不要以為不痛不癢就沒事,消化道癌的高風險族群,應及早接受內視鏡篩檢,以早期發現、… 詳全文 >
-
據研究指出,台灣罹患大腸癌,發生率高居亞洲第一,遠超鄰近國家日韓。不僅如此,大腸癌也有年輕化趨勢,而不良生活作息與飲食習慣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則是需要關注的風險,不可小覷。針對如何與壞菌抗衡、… 詳全文 >
-
為打造健康台灣,衛生福利部自114年起擴大推動免費子宮頸癌、口腔癌、乳癌、大腸癌及肺癌五大癌症篩檢,整合資源提供多元服務,協助民眾一次掌握應接受的篩檢項目,截至4月30日已提供232萬人次篩… 詳全文 >
-
大腸瘜肉主要分為「增生性瘜肉」與「腺瘤性瘜肉」兩大類,「腺瘤性瘜肉」需要特別提高警覺,腺瘤性瘜肉極有可能演變為癌症,而高惡性度腺瘤瘜肉就被歸為癌前病變。肝膽胃腸科醫師梁程超提醒,不良生活習慣… 詳全文 >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