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怪!醫師,為什麼每次月經來前,我的胸部就會開始發脹、隱隱作痛呢?網路上甚至還看到:「經前容易乳房脹痛的女性,未來得到乳癌機率比一般人高」的說法,難不成這些症狀是罹患乳癌的警訊嗎?生理期前容… 詳全文 >
-
紅石榴美麗多汁的果肉中除了富含高濃度花青素及鞣花酸,具有豐富的抗氧化效果,能幫助體內清除自由基,當中維生素C含量更是蘋果的1-2倍。近期國外有一項研究發現,紅石榴的好處還不只這一些!紅石榴的… 詳全文 >
-
所有的癌症都可能發生骨轉移,尤其乳癌、攝護腺癌,以及肺癌的骨轉移,大約佔所有骨轉移患者的70-80%。為避免癌友因癌症骨轉移病識感低,耽誤診治時間影響預後,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醫特別啟動《Bo… 詳全文 >
-
48歲的婦人在2年前接受左乳乳癌手術後,就定期接受追蹤檢查,在一次抽血檢查發現癌指數偏高,但無法明確是乳癌復發或有遠端轉移,雖然做了超音波、核醫骨骼掃描等檢查,卻未有明顯的跡象。沒想到再次接… 詳全文 >
-
乳癌不是女性的專利,男性也可能罹患乳癌!大千綜合醫院外科主任馮啟彥表示,多數民眾都認為乳癌是女性才會發生的,其實男性也有乳腺組織,也可能出現癌細胞變化而導致乳癌。雖然男性發生的機率是女性的百… 詳全文 >
-
年輕女性罹患乳癌,除了和一般患者一樣,經手術、化療放療後,會出現落髮、眩暈、腸胃不適、口乾、疲倦等症狀。此外,年輕型的乳癌患者還有可能要提早面對更年期症狀。藉由中醫輔助治療配合藥物、針灸等方… 詳全文 >
-
乳癌是台灣女性好發癌症之首,每年新增約1萬4千名個案,相當於每37分鐘就有1名女性新確診乳癌。其中,三陰性乳癌因為復發率高、轉移率高、死亡率高,有「三高現象」,是目前最複雜的乳癌類型。彰化基… 詳全文 >
-
60多歲的張女士於去(108)年9月時,因咳嗽、呼吸喘、骨頭疼痛至奇美醫學中心血液腫瘤科就醫,經檢查後發現罹患乳癌,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和肺部。因荷爾蒙受體為陽性,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第二型… 詳全文 >
-
27歲的A女確診乳癌,經外科醫師診斷後執行左側乳房全切除術,雖然預後良好,卻也損失一側乳房,對妙齡女子而言實屬沉重。所幸值得慶幸的是,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如今也有多種乳房重建方式可供患者選擇… 詳全文 >
-
乳癌是國人女性頭號健康公敵!根據衛福部國健署日前公布一項數據,根據國人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女性終其一生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其實,「乳癌」是一種可透過篩檢提早發現、及早期治療的一種癌症… 詳全文 >
-
傳統醫學與精準醫學兩者區別,傳統醫學為一體適用的用藥,而精準醫學則考量個人基因、環境生活型態差異,找出適合特定藥物之族群,以提供個人化的治療與預防疾病。被國內媒體譽為「醫界福爾摩斯」,的曾嶔… 詳全文 >
-
台灣婦女乳癌的罹患率逐年攀升,且年齡層降低,罹癌的高峰族群落在四、五十歲區間,較歐美婦女年輕10歲,確診期數也較歐美晚期。因此,早期診斷揪出早期乳癌,即能及早治療。亞東醫院影像醫學科醫師陳振… 詳全文 >
-
乳癌是女性十大癌症之首,其中三陰性乳癌又被稱為「高惡性乳癌」最為棘手,因為三陰性乳癌容易在3年內快速復發,死亡風險高。台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曾令民教授表示,晚期三陰性乳癌在諸多轉移部位中… 詳全文 >
-
隨著飲食西化影響,肥胖比例增高、民眾在飲食中的賀爾蒙暴露也增加,加重了乳癌的風險,2019年女性的十大癌症死因中,乳癌排名第四,讓我們不得不重視乳癌這個隱形的殺手。 詳全文 >
-
不要輕忽癌症的發生及威脅!根據國民健康署台灣癌症登記資料顯示,終其一生每14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男性每2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口腔癌;女性每12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乳癌,而女性每89人就有…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