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肺炎肆虐下,气候变迁对全球的威胁也从未止息。中央研究院院长廖俊智带领的研究团队,近期成功创出世界第一株「合成嗜甲醇菌」!未来,此菌可利用由温室气体转化成的甲醇,来生产各式高价值含碳化合物… 详全文 >
-
若今年秋冬武汉肺炎疫情与流感同时夹攻,人类该如何因应?最佳的预防方法就是接种疫苗!由中央研究院翁启惠院士领导的基因体研究中心团队多年来致力研究广效流感疫苗,近期又有重大突破!团队研发出「单醣… 详全文 >
-
过去传统上肺癌多被认为与吸菸划上等号,但临床上却发现,台湾的不吸菸肺癌患者却比吸菸者多!中央研究院化学研究所陈玉如所长、台大医学院内科教授杨泮池与跨单位研究团队,以蛋白基因体技术建立台湾早期… 详全文 >
-
国内疫情趋缓,台湾已持续52天无本土病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3)日表示,这次COVID-19(武汉肺炎)疫情,台湾在政府与全民的努力下,防疫有成。然而,面对国际疫情尚未缓解,用于新型冠… 详全文 >
-
杏鲍菇吃荤,还会设陷阱捕捉线虫?中研院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薛雁冰助研究员,近期带领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二篇有关「食肉真菌捕捉线虫机制」的论文,证实食肉真菌能麻… 详全文 >
-
自闭症患者往往在社交沟通、互动及表达上有障碍,成因目前仍未有定论,普遍认为与遗传及基因变异有关。中央研究院基因体研究中心研究员庄树谆研究团队,首次系统性建构环状RNA在自闭症脑部的基因调控网… 详全文 >
-
有媒体报导,中研院研究指出,全球武汉肺炎病毒变异、演化成6大类,且病毒变异程度高,致死率可能也越高。民众也不免好奇,那么台湾的病毒变异性高吗?会因为如此而使致死率提高吗?从疫情延烧至今病毒的… 详全文 >
-
新增26例武汉肺炎确诊!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今(23)日公布国内新增26例COVID-19(武汉肺炎)病例,其中25例境外移入(年龄最小4岁)、1例本土。新增本土病例为30多岁女性(案186… 详全文 >
-
案124本土案例感染源找到了!中央流行疫情指挥中心陈时中指挥官今(22)日表示,案124为中研院博士后研究员,原被列为本土案例、找不到源头。但今(22)日确定案124应是遭到他的指导老师传染… 详全文 >
-
中央研究院发表声明,确认有一位同仁确诊 COVID-19(武汉肺炎),已就医进行妥善诊治。总务处处长张刚维今21日表示,确诊者曾近距离接触者16人,即刻进行居家隔离,另有25名同仁居家自主健… 详全文 >
-
为了破解饥渴欲望的讯号,中研院研究团队解密果蝇脑中的神经回路,首次发现一种名为leucokinin的神经传导物质,透过调控不同的脑神经元,影响果蝇进行觅水或觅食行为,解开了渴、饿讯号在脑中相… 详全文 >
-
现代人因工作压力大,未满65岁却罹患早发性失智症的比例逐渐攀升,其中又以脑前侧额颞叶失智症较为严重且常见,究竟其致病原因为何?中央研究院陈韵如研究团队发现「TDP-43蛋白球状聚合体」可能就… 详全文 >
-
根据中研院「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2万笔资料分析显示,尤其5成国人胆固醇过高、醣化血色素异常,陷入三高危机!台湾人体生物资料库执行长沈志阳教授表示,显示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险高,易有动脉硬… 详全文 >
-
国人闻乳癌就色变,你也是乳癌的高风险族群吗?究竟预防乳癌该怎么做?事实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肥胖等,都是造成乳癌患者越来越多且年轻化的主要原因,呼吁女性远离不健康的生活形态,谨记4… 详全文 >
-
许多人都知道灵芝多醣具有强化免疫、抗癌的效果,为了解开关键原因,中研院基因体中心副研究员吴宗益带领团队,经过实验证实关键在于灵芝多醣中一种叫做「岩藻醣」的成分,能够诱导出抗体、进而消灭癌细胞… 详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