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氣喘、異位性皮膚炎的過敏反應基因找到了!過敏兒童人數居高不下,飲食和環境是兩大誘發因素,為找出與基因的關聯性,有助未來提供更精準有效的標靶治療,林口長庚醫院醫師利用次世代基因定序進行研究… 詳全文 >
穿短褲時,發現自己的大腿上一團團凹凸不平的「橘皮組織」,讓人相當懊惱。網路流傳一則:「將橄欖油加入咖啡渣,塗抹在橘皮部位,再用保鮮膜包起來,敷幾分鐘就可以消除橘皮」的說法,不過,這種做法真的… 詳全文 >
近日美國10歲女孩提早使用護膚品導致臉部出現水泡和腫塊的新聞,引發了廣泛關注。這個事件不僅揭示了社交媒體對兒童護膚習慣的影響,也引發了專家對兒童過早使用成人護膚品的擔憂。資深皮膚科醫師宋奉宜… 詳全文 >
皮膚上皮細胞癌(包含基底細胞癌及鱗狀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癌,而日光角化症則是一種癌前期病變。些病灶常以紅色或黑色脫屑斑塊為表現,患者常誤以為是濕疹,久治不癒才前來求診,可能因此延誤治療,臺… 詳全文 >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國人一生中約有23.3%的機會發生蕁麻疹、平均每四人約一人具有風險。發病期間,如同蚊蟲叮咬的「紅、腫、癢」症狀可能纏身數十年,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罹病壓力僅次於癌症。林口長庚醫院… 詳全文 >
罹患嚴重異位性皮膚炎,可能出現全身流血、流膿、脫屑,可以用「體無完膚」來形容,患者甚至經常半夜被癢醒,有患者形容「就像螞蟻從骨髓鑽出來」而無法入眠,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朱家瑜理事長表示,這些… 詳全文 >
異位性皮膚炎屬於第二型發炎反應,除了引發皮膚搔癢外,也會引起氣喘與過敏性鼻炎等「過敏三部曲」所苦 。根據異位性皮膚炎病友協會的一項針對100名病友及病友家長對於病況、生活及心理3大面向進行調… 詳全文 >
圓禿又稱班禿、鬼剃頭,常見於頭皮出現局部卵圓形斑塊區域的落髮,如10元硬幣大小。根據統計,圓禿全球疾病盛行率約2%,且7成患者在10至25歲出現症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臺灣皮膚科醫學會趙… 詳全文 >
皮膚出現紅疹,並有搔癢、紅腫,甚至化膿等症狀時,小心是「毛囊炎」找上門。莊可鈞中醫師表示,中醫認為毛囊炎與「濕熱內蘊」、「外感毒邪」有關,中醫治療毛囊炎除了根據個人體質調配方劑,會以「清熱利… 詳全文 >
受到「病從口入」觀念的影響,幾乎有落髮問題的病友就診時都會詢問落髮和飲食有沒有關係。然而大部分的教科書很少說明飲食對毛髮疾病的影響,使得皮膚科醫師們面對病人的這類問題常常沒有招架之力。國泰醫…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