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3歲的印尼男孩蘇霏安,因罹患被稱為「纖維性骨腫瘤」的「纖維性再生不良」疾病,導致右眼突出失明,左眼視力降至0.01。2004年由印尼當地的慈濟志工在義診時發現,轉介至花蓮慈濟醫院治療。 詳全文 >
攝護腺癌是許多男性健康的天敵,英國最新研究發現了減緩攝護腺癌細胞增長的新方法,目前雖仍在老鼠實驗階段,但已成功藉由控制癌細胞周遭正常細胞的活動,來抑制攝護腺癌細胞生長。 詳全文 >
攝護腺癌的傳統治療以摘除攝護腺為主,卻可能伴隨性功能障礙等副作用不過,不過歐宴泉醫師表示,隨著科技進步,目前已有低侵入式的高音波微創標靶治療,可以在保留男性勃起神經與生殖器官的情況下精準定位… 詳全文 >
新一代的化療藥,如「抗癌妥」、「益樂鉑定」、「截瘤達」等,已可大幅改善第4期大腸癌患者的病狀,較傳統的化療藥更具治療效果。且目前成大醫院還推行癌友基因檢測,幫助病友釐清自己的體質對個別藥物治… 詳全文 >
「愛很大,有你有我有他;愛很大,黑夜過後就是天亮……。」正就讀大學一年級的洪麟在5年前被檢查出罹患血癌,為了尋求治療,每個月必須向學校請病假,遠從金門搭機來台灣本島就醫,一度感覺沮喪,不過經… 詳全文 >
據衛生署資料統計,台灣每年因胰臟癌死亡的人數約500人,目前治療方法僅有手術與化療,台日藥廠自2008年合作開發針對胰臟癌患者的標靶針劑藥物,目前已進入第2期臨床試驗,預計將於2017年上市… 詳全文 >
肝癌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部分醫師考量患者年紀較長,會捨棄開刀和栓塞治療,改以侵襲性較低的電燒療法,不過若患者同時患有心臟疾病,體內裝有心律調節器,可能於電燒過程中干擾心律器運作,造成心跳過慢… 詳全文 >
五穀雜糧、蔬果等高纖飲食,可促進腸胃蠕動,一般觀念上認為有益健康,不過若罹患神經內分泌腫瘤(Neuro-Endocrine Tumor,NET),此疾患會讓身體合成特殊的蛋白質,又以腹瀉為最… 詳全文 >
如果腸胃道有久治不癒的老毛病,有可能不只是腸胃不適的小問題,而是神經內分泌腫瘤作怪,醫師建議這類患者,健康檢查時最好加做腸胃鏡,有助於早期發現此惡性腫瘤並確診,以提高存活機率。 詳全文 >
血管母細胞瘤是一惱人的遺傳性疾病,家住台南的吳義弘、吳昭德父子原本都很健康,但兒子吳昭德在6年前因脊髓血管母細胞瘤而癱瘓,幸經大林慈濟醫院收治,手術開刀,漸漸恢復;詎料,造化弄人,父親吳義弘…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