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1/5 下午 12:32:28

父子同患血管母細胞瘤 早治療救命

(關鍵字: 陳金城 , 血管母細胞瘤 , 遺傳性疾病

血管母細胞瘤是一惱人的遺傳性疾病,家住台南的吳義弘、吳昭德父子原本都很健康,但兒子吳昭德6年前因脊髓血管母細胞瘤而癱瘓,幸經大林慈濟醫院收治,手術開刀,漸漸恢復;詎料,造化弄人,父親吳義弘日前竟也罹患,且腫瘤罕見長在延腦接近脊髓間,開刀風險很高,幸神經外科主任陳金城利用血管燒灼術,幸運挽回父親一命。

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陳金城指出,血管母細胞瘤是由腦神經和脊髓神經所產生的一種高度血管分化的良性腫瘤。大多數的血管母細胞瘤是由單一病灶所產生的。若無即時醫治,時間一久最後會手腳癱瘓、肌肉萎縮,病患就會永久癱瘓無法復原。

臨床上,血管母細胞瘤會有2種基本的形態,包括固體狀和囊泡狀的。固體狀腫瘤幾乎全部由細胞所組成,而囊泡狀腫瘤則是小部份的細胞伴隨著大部份的囊泡所組成的。隨著血管母細胞瘤的生長,日益增大的腫瘤將會壓迫到腦部,並且造成一些神經學上的症狀,例如頭痛、肢體無力、感覺喪失、平衡和協調問題,或是水腦症。

陳金城醫師表示,目前血管母細胞瘤可以用注射顯影劑的電腦斷層,或是核磁共振掃瞄來加以診斷。在這些檢查中,注射顯影劑之後,血管母細胞瘤會在腦或是脊髓中顯現出亮白色的病灶。由於血管母細胞瘤往往會跟一些腫瘤很像,例如腦膜瘤、轉移性腦瘤或是一些血管病變,例如動靜脈畸形,因此診斷上不易察覺。

此外,血管母細胞瘤患者,隨著時間的增加,會在腦部和脊髓中形成許多血管母細胞瘤。在這種情況下,病患一生中往往需要多次的手術治療。這些手術,不止增加病患金錢負擔,即使手術成功,也會導致病患逐漸失能。

陳金城醫師強調,吳義弘的瘤長在延腦連接頸脊髓之間,加上這種血管母細胞瘤容易出血,所以開刀時風險很高,需要小心謹慎,才不致於造成大出血及脊髓傷害。而有些瘤還會長在小腦及視網膜,有些會合併有腎臟囊腫、胰臟囊腫、嗜鉻細胞瘤等,甚至出現腎細胞癌,除了發現時應儘快手術切除,術後也必須做定期追蹤。

吳義弘在手術後目前已能自然行走,雖然對於遺傳這種疾病給兒子,讓他內疚不已,但面對未來這條漫長的路程,父子倆不僅彼此督促對方,還是互相鼓勵,同時一起相邀做復健,也在無形中讓親情更加溫。

造化弄人,家住台南的吳義弘(右)、吳昭德父子相繼罹患血管母細胞瘤。(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造化弄人,家住台南的吳義弘(右)、吳昭德父子相繼罹患血管母細胞瘤。(圖片提供/大林慈濟醫院)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