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1/3 下午 01:26:27

大腸癌患基因篩檢 投藥效果更明確

(關鍵字: 標靶藥物 , 基因檢測 , 大腸癌篩檢

據國民健康局的統計,大腸癌的總罹患人數已連續3年居第1名,且存活時間約僅3-6個月,以至於民眾對大腸癌莫名恐懼。但醫師指出,新一代的化療藥,如「抗癌妥」、「益樂鉑定」、「截瘤達」等,已可大幅改善第4期大腸癌患者的病狀,較傳統的化療藥更具治療效果。且目前成大醫院還推行癌友基因檢測,幫助病友釐清自己的體質對個別藥物治療的效益。

透過實驗室內的基因檢測,能找出大腸癌友的先天體質與藥物效益間的關係,幫助醫師做出有效的投藥治療。(攝影/黃志文)
透過實驗室內的基因檢測,能找出大腸癌友的先天體質與藥物效益間的關係,幫助醫師做出有效的投藥治療。(攝影/黃志文)

成大醫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蘇文彬表示,近幾年在臨床上,可看到許多大腸癌友樂觀抗癌延續生命的例子。透過跨團隊的多科整合,執行化療與標靶藥物治療,大腸癌病友在現今已可獲得較好的存活率。且過去若要化療合併標靶治療,每月至少花費20-30萬的醫療費用,讓許多病人為了借錢而疲於奔命,也有不少較弱勢的族群只能放棄治療。所幸,健保目前已針對大腸癌第4期轉移的病患給付化學藥物,大幅地減輕病友負擔。

蘇文彬也提到,抗癌藥物如同一般藥物,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如抗癌妥會出現腹瀉,而標靶藥物癌思停可能出現包括高血壓、尿蛋白、出血或血栓等副作用,爾必得舒則會有皮膚過敏,長疹子。成大醫院為此引入癌症個人化治療,在大腸癌方面,病友透過KRAS基因篩檢,便可明確了解「爾必得舒」的對自己的體質治療效果如何,或是UGT1A1的基因檢測,可協助病友了解對化療藥品抗癌妥的代謝能力。讓醫師能早一步選擇用藥,預防施藥的副作用,使病友治療更有效安全。

由於飲食西化及精緻飲食的普遍,民眾吃入過多的高脂肪、高熱量食物,都可能導致大腸癌的發生。目前政府針對50歲以上到70歲的民眾,每2年提供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其中潛血檢查結果為陽性的民眾,經大腸鏡檢查後大約有30-40%會發現有大腸瘜肉問題,有4-5%為大腸直腸癌,如果瘜肉大於2公分,更有接近50%的機率在未來可能產生癌化現象,因此需要定期積極追蹤檢查。

大腸癌高危險群注意事項:

除此之外,家中直系親屬中,若曾有人罹患大腸癌的民眾,皆屬高危險群須多加留意,並應提早至40歲開始接受國民健康局的篩檢。另外,民眾若有排便習慣改變、糞便中有血或黏液、糞便粗細大小改變、有解不乾淨的感覺、腹部疼痛、貧血或不明原因的體重減輕,皆應到醫院尋求協助。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