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歲以上逾4成已進入衰弱前期!動得早、動得對,逆轉危肌防衰老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臺灣65歲以上長者衰弱盛行率約為5.4%至11%,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高達41.5%已進入衰弱前期。研究指出,維持與增強肌力是延緩功能退化的關鍵,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楊明娟主任指出,長輩肌肉流失常被忽略, 詳全文 >
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臺灣65歲以上長者衰弱盛行率約為5.4%至11%,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高達41.5%已進入衰弱前期。研究指出,維持與增強肌力是延緩功能退化的關鍵,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楊明娟主任指出,長輩肌肉流失常被忽略, 詳全文 >
是否發現自己或家人變得健忘、專注力下降、判斷力變差,甚至性情改變?要當心的是有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北投健康管醫院林恭平總院長表示,在尚未出現明顯症狀前,可利用以下針對失智症早期變化多項檢… 詳全文 >
急性鼻竇炎可能造成鼻竇開口阻塞,併發眼睛腫脹,伴隨上皮膿瘍。隨著醫療技術進步,可以採用內視鏡以微創削切刀切除組織,以及引流將膿瘍清除,解除病灶。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吳姳萱醫師表示,微創削切刀… 詳全文 >
日常飲食需要六大類營養均衡攝取,這個觀念大家都很熟悉,但其實身體活動也要注重3種運動均衡訓練!衛福部樂生醫院物理治療師李俊輝表示,銀髮族若能養成有氧運動、肌力訓練、平衡練習3種規律運動習慣,… 詳全文 >
隨著台灣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長照3.0、健康老化、在宅醫療,發展以社區為基礎的整合照護模式,已是當前重要熱門的課題,亦是國家重要的發展方向,而他山之石可以讓國內借鏡,實踐永續且有韌性的健康照… 詳全文 >
糖尿病患者小心有神經病變,甚至可能導致雙腿神經萎縮,不良於行。1名70歲長者,數月前被家人用輪椅推著到員榮醫院向神經內科葉宗勳主任求診,患者主訴腳沒力無法走路,看了很多醫生都無效。葉主任為患… 詳全文 >
失智症是一種進行性的腦部退化性疾病,常見的症狀不只包括記憶衰退、判斷力下降、語言或方向感變差等「認知功能障礙」之外,也會伴隨出現憂鬱、焦慮、失眠、躁動、妄想與幻覺這類「精神行為症狀」,亞洲大… 詳全文 >
老人最怕跌倒,容易造成骨折之外,甚至原本受傷裝上的人工膝關節,也可能因跌倒而造成鬆動,影響行走困難。所幸,專業的醫療團隊能進行人工膝關節再置換手術,讓高齡患者重新再站起!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 詳全文 >
為了補鈣,有的銀髮族怕吃藥而改成吃起司,另外一種是重訓族健身餐狂灑起司,以為吃越多越健康。究竟這樣的觀念是否正確?補鈣吃起司好嗎?是否吃越多越好?誰需要透過起司補鈣?復健科王竣平醫師表示,提… 詳全文 >
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失智症已成民眾關注焦點。根據統計,65歲以上每13人就有1人罹病,80歲以上更高達五分之一。為因應認知退化議題與新藥問世,亞東醫院失智中心主任甄瑞興特別設立「自費跨領域… 詳全文 >
肌少症恐怕不只是年老體衰的結果。一項由陽明交大與臺北榮總合作的最新研究發現,腸道荷爾蒙GLP-1竟會直接抑制肌肉的再生與修復,成為肌少症前所未見的新成因。這是全球首度證實腸道荷爾蒙對肌肉生成… 詳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