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反观缺血性中风,虽占所有中风8成比率,症状严重的比例较低,早期几乎没有特别有效的疗法。 直到1996年,美国FDA开放静脉注射血栓溶解剂(r-TPA),2002年卫生当局陆续核准此治疗的适应症,才首次对急性脑中风有明确疗效的药物。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已经有具备疗效的药物可使用,但是,似乎缺血性中风仍然也有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使用这类药物,必须在发病2.5小时内送到医院,超过时间窗,或是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神经内科医生评估,很可能造成出血的并发症,反而更加重病情。
中重度急性中风标准疗法:介入性动脉机械取栓法
王以舟医生表示,因为前述静脉注射血栓溶解剂的局限,神经科医生于是也从心脏科医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疾病得到启发,采用微创介入性治疗的方式,尝试把血栓移除或把血管打通。早于90年代开始使用溶栓药物,在阻塞脑动脉血管的血栓周围施打,不过始终无法避免脑出血的并发症,且溶通血栓的比例也不高,因此并未广泛采用。
后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由2013至2015年开始,国际上陆续传出令人振奋的治疗结果,2015年更有超过五组团队发布结果非常正向的临床试验,美国与欧洲的医界立刻更新中风治疗准则,正式把“介入性动脉机械取栓法”列为中重度急性中风的标准疗法,不但提升神经科医生对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能力,对于患者治疗后的成效也多了一层保障。

搶救中風 掌握黃金救援123口訣
腳無力又胸痛 急性主動脈剝離併發腦中風
搶救急性中風!遠端親臨機器人是神器
檢測脂蛋白(a),及早掌握心血管風險!創新皮下注射降膽固醇藥物新展望
肺結節小點點,大學問!醫揭:肺部結節判斷良性或惡性3大關鍵指標
馬偕總院長張文瀚榮獲「永續傑出人物獎」!永續報告書也獲白金級肯定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