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症交错,现代医学矛盾
母亲因为跌倒骨折,合并胃出血,住进了这家区域医院。住院期间,见证了台湾现有医疗体系的许多问题。
母亲本来就长期在这家医院就医拿药,而每看一科,医生就开了许多药给她,几个科别下来,竟然每天要吃十几种药物。
骨折及胃出血都是属于急症。当天从急诊部门进入后,经过一连串的止血、输血及手术,果然发挥了西医最擅长的急重症医疗功能。然而,母亲长期被诊断的睡眠障碍及高血压等问题却从来没有根治过,现在反而又制造出更多的问题:骨折是吃了安眠药起床时跌下床的“意外”,而胃出血推测和她长期吃的药有关。
因为处理慢性病,却又衍生出急性病,这就是现代主流医学的矛盾。西医所谓的对抗式疗法,就是对抗紧急、有生命威胁的急重症。而对慢性疾病或现代人常见的各种“生活习惯病”,却不是一种有效根治的方法。但人们期待它能解决所有问题,是非常不务实的事。
住院期间,从病房类型、手术材料、药物等,每一项都有健保和自费之分。医生甚至告诉我,有些药健保只能给一颗,但是要有“疗效”需要两颗,因此另一颗要自费。果真如最近媒体对健保药物问题的调查:“台湾在健保制度现况下,一颗药物竟比一颗糖果便宜”。医疗机构将“药价差”当作营收主要来源,拼命挤压药厂利润。而药厂在没有利润的情况下,需落实“成本管控”才能活,因此药效就大打折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