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全民健康保险制度为台湾人民对于政府施政最为满意的项目,就连诺贝尔奖得主保罗‧克鲁曼都曾称赞台湾健保是“全世界最好的制度”。但是在便利的医疗制度保护下,反观台湾人的健康却一年不如一年,就医人数反而有增无减,这其中究竟出了什么样的问题,实在值得令人深思!
联合国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疾病是致贫的首要因素。开发中国家一年中,每十户就有一户因为家人生重病,而必须花费一年所得的一半在医疗救治上,使得家庭经济陷入危机。台湾全民健保制度的实施,就是要避免人民不会因病而贫,或是因贫而无法就医,从而维护生命基本的尊严,同时一般民众也能因医疗的普及而免于经济困境。
晚上7点多了,这家大型区域医院的门诊仍然挤满看病的人潮。根据台湾健保署资料,台湾每天有200万人次门诊,也就是全台湾每天有十分之一的人在看病拿药,平均每人每年就医次数高达15次。这是现行健保制度下,符合“人性”行为所造就的医疗盛况。
“俗又大碗”健保制度,牺牲的是医疗质量
台湾全民健保虽然立意良善,但在制度方面却存在着许多缺失,加上因为是社会保险,也就是社会主义人人平等的观念,因此衍生出不少人性问题。因为几乎没有限制的健保医疗资源,大家就会多多消费,而医疗机构也乐于配合大开门诊来争抢“病人”。我眼前所见,或许就是整个台湾医疗现况的缩影。
不久前,台湾八仙粉尘爆事件让急诊室被滥用的问题明显浮上台面。很多并非需要紧急救治的人,却任意使用急诊资源,反倒让真正有需要的病患因而受到耽误。但医院的急诊室却没有权利拒收这些小病小痛的人,否则可能又将成为另一宗被媒体炒作的人球事件,因此医院只能靠呼吁倡导规劝大众,非重大急症时,不要把急诊当门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