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9/28 下午 03:21:11

嘴破不一定是腸病毒 小心疱疹惹禍

(關鍵字: 腸病毒 , 疱疹性口齦炎 , 沈靜芬

腸病毒流行季節要多提防,但是,小心不是嘴破、發高燒就是腸病毒!一名9個月大的嬰兒,因發燒哭鬧不休,且口腔起紅疹、潰瘍,害的爸媽急忙帶孩子就醫,深怕感染了腸病毒。經醫師診斷後,確認只是罹患「疱疹性牙齦口腔炎」。

疱疹性牙齦口腔炎大部分病症與腸病毒雷同,所以常造成家長誤會。(攝影/黃志文)
疱疹性牙齦口腔炎大部分病症與腸病毒雷同,所以常造成家長誤會。(攝影/黃志文)

成大附設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沈靜芬表示,「疱疹性牙齦口腔炎」又稱為「疱疹性口齦炎」,主要是第一型單純性疱疹病毒感染引起,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粘膜發疱性病變。疱疹病毒的傳染途徑,主是直接接觸到有傳染力的唾液,或口腔黏液而感染,如親吻或者共用食物器皿而被感染。

此疾病好發於5歲以下兒童,尤以6個月至2歲的幼兒為多見。兒童在發病初期,常會有反覆發燒、唾液增多、躁動不安、啼哭,以及拒食的現象;在開始發燒後1至2天,病童會陸續出現口咽舌處潰瘍、牙齦紅腫與潰瘍的現象,嚴重的個案甚至輕輕接觸牙齦即流血,病童可能會因為口腔劇痛而導致無法進食、脫水及口腔惡臭的併發症。

醫師沈靜芬表示,疱疹病毒的傳染途徑,主是直接接觸到有傳染力的唾液,或口腔黏液而感染。(圖片提供/成大附設醫院)
醫師沈靜芬表示,疱疹病毒的傳染途徑,主是直接接觸到有傳染力的唾液,或口腔黏液而感染。(圖片提供/成大附設醫院)

因其大部分病症與腸病毒雷同,所以常造成家長誤會。其實,腸病毒的紅疹水泡較小,且集中於咽喉及咽喉上方;而「疱疹性牙齦口腔炎」的紅疹水泡則多分布於口腔前半部,最常出現於舌頭與頰黏膜,較容易會有明顯牙齦紅腫發炎現象,常常一輕觸牙齦就會導致出血。

沈靜芬醫師強調,「疱疹性牙齦口腔炎」在治療方面主要是保持口腔清潔及給予適當的鎮痛、退燒藥物。照顧病童首重飲食方面,因為口腔疼痛的關係,孩童多半會有食慾下降或拒食的情形,可嘗試餵食冰涼流質的食物,像是較涼的牛奶、布丁、果凍、果汁、奶昔,或口服電解質水,減少孩童在進食時的口腔疼痛感,盡量讓孩子能夠維持與平時一般的進食量,並且鼓勵病童補充水分,必要時還可餵患者食用冰淇淋。

醫師特別提醒家長,疱疹病毒傳染力強,因此更要注意衛生,若接觸過患者或塗藥後都必須洗手;家中若有人感染,應避免親吻其他家人,或者與其他家人共享食物以及共用食物器皿。還有家中有嘴破的大人也盡量避免親吻嬰幼兒,以免將病毒傳染給抵抗力較弱的幼童而引起病症。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