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2:18:11

開學日 「手」護健康 遠離腸病毒

(關鍵字: 周志浩 , 腸病毒 , 宅神朱學恒

調查發現,去年全國3到11歲的幼童生病就醫後,仍有約3成8的受訪者會去上學。衛生署疾管局特別在29日中小學開學日,於北市舉辦「生病不上學,病毒不傳染」宣導活動,邀請「宅神」朱學恒對腸病毒預防,提出經驗分享,呼籲民眾應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讓校園遠離病毒威脅。(影音/攝影記者黃志文)

中、小學開學日,疾管局呼籲民眾應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讓校園遠離病毒威脅。(攝影/黃志文)
中、小學開學日,疾管局呼籲民眾應落實「生病不上學」的防疫觀念,讓校園遠離病毒威脅。(攝影/黃志文)

隨著8月進入尾聲,腸病毒疫情再度拉警報。北市東門國小校長陳順和表示,學校開學了,民眾仍不可輕忽防範腸病毒疫情。腸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手的接觸傳染,病毒可由患者的唾液、糞便排出,再經由口傳入,在發病後的一周內傳染力最高。

校長陳順和表示,腸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手的接觸傳染,病毒可由患者的唾液、糞便排出,再經由口傳入,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攝影/黃志文)
校長陳順和表示,腸病毒的傳染途徑為糞、口、手的接觸傳染,病毒可由患者的唾液、糞便排出,再經由口傳入,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攝影/黃志文)

「宅神」朱學恒父子上個月相繼感染腸病毒,先是唸幼幼班2歲多的兒子朱小胖在學校受到感染,之後又因共食一份早餐而傳染給老爸朱學恒,讓「宅神」父子飽受腸病毒痛苦。「宅神」朱學恒表示,朱小胖原本就讀幼兒園的幼幼班,學校因為出現腸病毒個案而實施停課1週,沒想到在停課第3天他突然發高燒,身上長出小水泡,就醫後證實感染腸病毒。而他也很快上網查資料,依建議使用漂白水進行居家環境,及孩子玩具的清潔消毒。

「宅神」朱學恒表示,感染腸病毒飲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攝影/黃志文)
「宅神」朱學恒表示,感染腸病毒飲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攝影/黃志文)

之後,朱學恒在臉書上形容感染後最痛苦的是嘴裡長滿水泡,但又必需吃東西的難忘經驗;「感覺就像是你拿了個仙人掌塞到嘴巴裡面轉啊轉啊,然後喝了一口麻辣鍋的湯頭一樣!」。同時建議,若是感染腸病毒最好不要吃番茄醬,因為太鹹的食物,會更增加咀嚼的痛苦。

衛生署疾管局在全國中、小學開學日,於北市舉辦「生病不上學,病毒不傳染」宣導活動。(攝影/黃志文)
衛生署疾管局在全國中、小學開學日,於北市舉辦「生病不上學,病毒不傳染」宣導活動。(攝影/黃志文)

疾管局周志浩副局長強調,暑假結束後開學的9月是國內腸病毒疫情的另一個高峰期,而今年的疫情又比去年來的兇猛,漫長的暑假結束,小朋友又要開始過團體的學習生活,家長千萬大意不得,務必要跟孩子一同養成正確勤洗手的習慣。

他提醒家長,腸病毒病程變化迅速,如發現家中幼童出現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肌抽躍,或是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以及持續嘔吐與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等腸病毒重症前兆,應即刻尋求專科醫師診治,以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