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谈心悸 实证VS虚证,症状、调养方式差很大
那中医又是如何看待心悸问题呢?王心眉中医师指出,中医看心悸,会以阴阳气血不平衡来看待,当心脏处于气血不足状态,自然就会造成运作的失常。故临床上中医在治疗心脏的同时,也必须综合看待整体脏腑气血运行,找出病机、确立证型,才能准确用药。
一般来说,心悸的病性又可区分为虚、实两类型,在临床症状表征上也会有所差异。针对虚者,会予以有利补气、养血、滋阴、温阳的方剂调理;而实证者则会从袪痰、化饮、清火、行瘀的角度调养。至于部分虚实夹杂者在治疗上相对会比较费时,必须分主、次给予处方,进行治疗。
“虚证”
心胆虚怯:易焦虑紧张的类型,睡眠差、坐卧不安。
心脾两虚:易疲倦、健忘、头晕目眩,这是因为心血不足的缘故。
阴虚火旺:思虑劳心、手足心热、睡眠梦多易醒。
气阴两虚:咳嗽、胸闷气短,心神失养。
“实证”
心阳不足:面色苍白、手脚冰冷、说话无力。
心气不足:易疲倦、头晕、血液运行不良、不喜说话。
水饮淩心:湿气过重、面部水肿、下肢水肿、水液代谢异常影响心脏运作。
心血瘀阻:心痛、胸闷、舌暗紫。
痰火扰心:烦躁、口干苦、便秘、心神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