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太大、工作太操勞,或是居住環境的影響,都會容易讓人睡不好,過去與失眠相關的病症,大部份都是精神憂鬱或是神經衰弱等疾病,然而,近日國外研究發現,睡眠出現失調或是有睡眠障礙的情形,有可能是阿茲海默症前兆。
根據英國《BBC》新聞報導,發表於「科學轉化醫學期刊」(the Journal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中的一項研究指出,美國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長期觀察一種在白天原本有每1小時40分鐘熟睡期的晝伏夜出型老鼠,當經過基因改造,將阿茲海默症最主要的關鍵因素「B-澱粉樣蛋白」在老鼠大腦中堆積後,發現老鼠的熟睡期減少至每1小時30分鐘,而這也成為從外在判別阿茲海默症的最早徵兆。
大腦中的蛋白堆積(plaque)被視為是腦部相關疾病的關鍵因素,若及早發現,後續治療就能越有成效。而過去所知道的阿茲海默病徵如記憶力衰退、思考力出現障礙等,都已是阿茲海默症後期的現象,因此在治療過程上也會變得較為棘手,腦部的受損情況也難以復原。
實驗中的領導研究人員大衛赫茲曼(David Holtzman)指出,睡眠障礙的情形若是在人體身上也能證實是阿茲海默症出現的前兆,對於未來治療將會是很大的幫助,不過現在仍需進一步研究,相信若是能獲得更多證實,對於未來醫學上診斷阿茲海默症將會是一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