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2:32:28

立秋後仍防中暑 每天補水2至4千CC

(關鍵字: 熱衰竭 , 中暑 , 楊忠謀

24節氣中代表秋季即將來臨的「立秋」已於8月7日登場,但氣候出現36度高溫的頻率仍高,造成各大醫院急診室湧進不少中暑、熱衰竭的病患。醫師提醒,天氣酷熱容易使人體中心體溫直線上升,無法排熱,引發昏迷、意識不清,甚至死亡,建議應避免長時間暴露炙陽之下,且每天需補充水分2000 cc至4000cc。

楊忠謀醫師表示,人體中暑時,中心體溫容易上升至40.5度以上,而多補充水分維持身體機能平衡就是預防方式之一。
楊忠謀醫師表示,人體中暑時,中心體溫容易上升至40.5度以上,而多補充水分維持身體機能平衡就是預防方式之一。

台中童綜合醫院急診室主任楊忠謀表示,「中暑」是指在濕熱的環境中,人體無法將體內的熱排出去,造成中心體溫直線上升超過40.5度,常見症狀為皮膚發熱和潮紅。如果人體中心體溫超過42度,氧氣無法完全代謝,容易破壞心臟、腎臟、肝臟中樞神經系統功能,引發橫紋肌融解破壞,進而造成急性腎衰竭。

楊忠謀醫師表示,臨床上急診室每年都有中暑的案例發生,建議民眾於天氣炎熱時,尤其是務農者,以及患有糖尿病、心臟病和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應避免長時間暴露於陽光底下,若無法避免應適時至陰涼處稍做休息,隨時補充水份,防止中暑發生。建議年輕人每天需補充水分3000cc~400cc,老年人為2000cc~3000cc。

發生中暑時,應當患者潑水降溫,並移到陰涼或有冷氣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識清楚,可先補充水分,用冰毛巾濕敷腋下與胯下,擦拭全身讓體溫下降,最後再補充電解質。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報區

擁有更多的健康知識以及專題報導

你是哪種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