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2/10/5 下午 02:32:28

立秋后仍防中暑 每天补水2至4千CC

(关键字: 热衰竭 , 中暑 , 杨忠谋

24节气中代表秋季即将来临的「立秋」已于8月7日登场,但气候出现36度高温的频率仍高,造成各大医院急诊室涌进不少中暑、热衰竭的病患。医师提醒,天气酷热容易使人体中心体温直线上升,无法排热,引发昏迷、意识不清,甚至死亡,建议应避免长时间暴露炙阳之下,且每天需补充水分2000 cc至4000cc。

楊忠謀醫師表示,人體中暑時,中心體溫容易上升至40.5度以上,而多補充水分維持身體機能平衡就是預防方式之一。
杨忠谋医师表示,人体中暑时,中心体温容易上升至40.5度以上,而多补充水分维持身体机能平衡就是预防方式之一。

台中童综合医院急诊室主任杨忠谋表示,「中暑」是指在湿热的环境中,人体无法将体内的热排出去,造成中心体温直线上升超过40.5度,常见症状为皮肤发热和潮红。如果人体中心体温超过42度,氧气无法完全代谢,容易破坏心脏、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引发横纹肌融解破坏,进而造成急性肾衰竭。

杨忠谋医师表示,临床上急诊室每年都有中暑的案例发生,建议民众于天气炎热时,尤其是务农者,以及患有糖尿病、心脏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底下,若无法避免应适时至阴凉处稍做休息,随时补充水份,防止中暑发生。建议年轻人每天需补充水分3000cc~400cc,老年人为2000cc~3000cc。

发生中暑时,应当患者泼水降温,并移到阴凉或有冷气的地方。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先补充水分,用冰毛巾湿敷腋下与胯下,擦拭全身让体温下降,最后再补充电解质。

健康情報區

健康情报区

拥有更多的健康知识以及专题报导

你是哪种族群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