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在國人癌症發生率的排行中,不論男性女性皆為第3位,且死亡率也名列前茅。醫師表示,肺癌又分成「非小細胞肺癌」與「小細胞肺癌」,對於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如果患者的情況可以開刀,手術切除是首要選擇;對於不適合開刀的患者,傳統放射治療的控制效果不佳,但現在也可以透過電腦刀放射治療改善,提升存活率。
奇美醫學中心放射腫瘤科醫師郭珍妮表示,開刀切除是早期非小細胞肺癌治療的首選,平均5年存活率可達45~65%;如果無法切除,傳統放射治療為次要選擇,但治療控制率並不理想,2年控制率約少於 40%,2~3年存活率僅20~35%,5年存活率大約剩下6%。至於其他如化療或標靶治療,目前效果並不明顯。
不過,近年來,拜放射治療發展突飛猛進之賜,放射治療陸續出現好幾把「刀」,如導航式光子刀、螺旋刀及銳速刀,到新進的電腦刀,比起其他「刀」又以電腦刀放射線手術來得更精準。
郭珍妮醫師說明,過去傳統放射療法因為無法隨時百分之百瞄準腫瘤位置,因此無法一次發射太多劑量,怕會影響正常的細胞,故療效不太理想。新放射治療儀器如電腦刀是採用巡戈飛彈的概念,將精密的600萬伏特高能量直線加速器,架設在靈活的機械手臂上;治療病人時,利用高速電腦控制目標定位系統,以X光影像進行3D立體方位導引,偵測及追蹤位置的準確性,當系統確認準確時,就會用高能量X光集中於腫瘤標靶追殺治療,精準地照射到腫瘤。
早在2004年,歐美與日本就開始利用立體定位放射線治療無法開刀切除的早期非小細胞肺癌,初步結果非常好,3年局部控制率達到97.6%,2~3年存活率增加到55~60%。因此於2010年正式公告於國家綜合癌症網絡指引(NCCN guideline),成為早期非小細胞肺癌無法開刀切除病患的主要替代治療。
不過,郭珍妮醫師提醒,使用電腦刀治療肺癌,須先經過肺癌團隊醫師的專業評估,檢討出完善的治療方式。治療後最重要的就是定期追蹤檢查及對身體異狀保持警覺,萬一發現復發或轉移,才能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