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工作压力大,经常会出现紧张、自律神经失调症状。医师提醒,自律神经失调不是一种病,它只是一个概念而已;通常是因为过度焦虑紧张,导致各种生理不适的症状,包括了失眠、焦虑、恐惧、忧郁、强迫症、创伤症候群等,属于症状轻微的精神性疾病。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精神科陈抱寰医师指出,在门诊问诊时常遇到病患来求诊,抱怨容易心悸、胸闷、口干、失眠、注意力与记性变差,进一步会谈,有些人会提到先前已经看过很多科医师,检查后都没有发现身体有任何病灶,因此在医师的建议下转到精神科门诊求助。
而另有一些人则会提到自己最近压力大,可能是工作压力、人际困扰,甚至受到社会事件如天灾或塑化剂风暴影响等,而产生一些失眠、焦虑等症状。
陈抱寰医师指出,医学上,自律神经指的是人体中一组调控内脏的神经系统,主角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其中交感神经与人体遇到压力时之生理反应有关,会促进心跳与呼吸加快、肠胃蠕动增加、流汗,而副交感神经则是平衡于交感神经作用,调控非压力时期之内脏功能,可以进食消化、休息睡眠与补充体能。
因此,当人处于一个压力状态下,交感神经的作用会比副交感神经明显、发挥更大的作用,如时间较久或压力强度较强时,就会呈现失调状态,此时,身体便会感觉到心悸、胸闷、口干、失眠等前述之不适症状。
当身体出现这样的症状时,有时不一定是身体出现疾病,也有可能是自己对于压力调适不良所造成,更不是许多病人所担心的精神异常或是得到医学上无法解释的怪病,此时只要与医师讨论治疗目标与方法,状况就能逐步获得改善。
如何调适压力与处理压力下自律神经亢奋所造成之不适症状,会因每位病人所处的生活环境、所遇到的压力特性,及个人特质而有所不同。因此,医师会根据病人状况的个别性,给予不同需要的医疗协助。其中包括睡眠健康习惯的调整与正确安全的安眠药使用、放松技巧的学习与生理回馈仪的辅助练习、心理困扰的谘商与心理治疗的安排、酒精与药物成瘾问题的处理、以及焦虑与忧郁疾患的治疗。
总之,自律神经失调让人感到困扰,但绝对不是怪病,只要适时就诊、配合医师的医疗协助,一定能克服令人困扰的自律神经失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