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越來越多的膝、髖、肘、腕、肩及踝關節相關疾病,可以用關節鏡手術來修補或重建,醫師表示執行關節鏡檢查或手術病人,術後病人傷口小、疼痛減輕、住院日數縮短且預後佳,使病人能夠在最短的期間內,回到原來的工作崗位。
成功大學附設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吳柏廷指出,傳統外科手術治療關節需要破壞關節周圍的軟組織,打開關節囊後,才能洞悉關節內情況而加以治療,除了術後傷口疼痛、腫脹,住院日數過長,傳統較大傷口可能造成手術後疤痕收縮,及關節內的黏連而造成關節活動度減低,甚至日後復健時間拉長。
近年來,因影像檢查和影像傳輸技術的進步,目前除了膝、肩等大關節關節鏡已蓬勃發展外,連一般較小的關節如腕及腕骨關節的關節鏡技術也逐漸成熟。
在關節鏡臨床上應用,就以三角軟骨(TFCC)損傷為例,吳柏廷醫師表示,所謂三角軟骨是位於腕關節內靠小指側的軟骨,因形狀而命名;其主要功用在於穩定腕部橈尺關節,及保護尺側腕關節。一旦損傷,可能影響到手腕功能,甚至造成關節軟骨磨損及後續退化性關炎之產生。
常見之症狀表現包括,手腕活動時,靠尺骨(小拇指)側有疼痛現象;或是扭轉腕關節時疼痛加劇,甚至有磨擦的感覺或撞擊的聲音;或是手腕靠尺骨側有明顯壓痛點。
在治療上,傳統以開放式縫補方式,破壞較大,且不易觀察到三角軟骨全貌。以關節鏡可藉由不同入口檢查受損部位,並藉由關節輔助進行微創修補方式,減少不必要的組織破壞,並縮短疼痛時間,對病患來而言,安全性高以及復原快,是不錯的治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