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動物園內動物如何避暑?成為大家最想要知道的事情。泥巴浴、泡水、吃冰塊、灑水或噴霧降低溫度,當然動物也自有一套清涼解熱的方法。動物園表示,目前室內豢養動物,如熊貓、企鵝均設有空調裝置,園方甚至自製蔬果冰給黑熊、獼猴吃;至於戶外柵欄內動物,如大象、河馬等,則以噴灑水降溫,或是透過樹蔭來屏障日照,以防止動物中暑。
台北市10日中午氣溫衝攝氏38.3溫,創下今年入夏以來,最高溫紀錄。面對這一波波的高溫炎熱,動物園裡的動物們也有避暑妙招。台北市立動物園發言人張志華表示,例如臺灣獼猴在欄舍裡,就時常跳到水壕玩水,有時還會攀上岩壁後空翻之後再跳下水,已經成為台灣彌猴夏日的消暑運動。
另外動物園裡頭的白犀牛,也會在泥水池中翻滾,藉由蒸發黏在身上泥漿水分,達到調節體溫的效果,好像擦了一層「隔離霜」;黑腳企鵝則是戶外、室內兩邊跑,哪邊涼快哪邊去。
至於許多有厚重冬毛的動物,例如生活在沙漠中的駱駝,一到夏天,會先將身上厚重的冬毛脫掉,換成稀疏的短毛;長頸鹿也會利用設施避開陽光照射,早上會躲在遮蔭棚,太陽西曬時就到假山旁的陰影處休息。群居的鹿、羚羊和斑馬等,會佔據樹蔭或擠在蔭棚下,佔不到好位子的,則會利用圍柵邊少許的陰影,勉強遮陰。
另方面,為了幫動物園的動物們消暑,工作人員也會幫動物們製作專用冰塊,蔬果冰、鮮魚冰、攪肉冰等,每週製冰2次,周一和周三就是製作蔬果冰的大日子,飼料調配中心會調製近45桶冰品,足夠動物們一周的用量,目前每周三和周日台灣動物區、非洲動物區和溫帶動物區,會供給各式冰品給動物。
其中金剛猩猩一拿到大冰塊,就會跑到秘密基地享用,黑猩猩們則會一起享用,大家會以蔬果冰為中心,圍成一圈分享清涼;平常愛吃活魚的歐亞水獺,看到浮在水池的柳葉魚冰,會先一直繞冰打轉,等冰封的魚與冰塊脫離時才吃,成為一有趣畫面。



小熊貓打噴嚏 熊貓媽媽嚇到彈飛
動保團體:鬥牛與賽神豬 同為虐殺動物
有例可循!印度有熱浪假避免學生熱死
非洲豬瘟是什麼?人吃了病豬會被傳染嗎?如何遠離非洲豬瘟威脅?
一張X光即可檢測骨質密度!亞東醫院導入DeepXray™骨鬆AI輔助診斷系統
痛風用藥有風險?「這個」降尿酸藥物,恐引起「史蒂芬強生症候群」







闽公网安备 3502030200189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