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陳姓婦女罹患胃癌,必須開刀手術切除腫瘤,卻在麻醉後出現心律不整的狀況,緊急中斷手術,醫師建議必須先處理心臟病的問題才能再度動刀。在經過詳細的心臟檢查後,醫師發現,她的冠狀動脈有3處嚴重狹窄,必須透過心血支架,來打通血管。
但考慮到這名患者在植入心臟支架後,還是要盡早將腫瘤切除,因此醫師建議她使用「特殊塗層血管支架」,術後只需服用雙重抗血小板藥物(阿斯匹靈與保栓通)1-3個月,停藥後即可立刻進行癌症手術,且血管再狹窄率與塗藥支架相近,陳小姐已順利完成心臟及癌症兩大手術,且至今狀況穩定,心臟完全沒有異樣。
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常敏之教授指出,台灣1年近3萬名患者進行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其中9成需置放心臟血管支架,支架的作用為擴張血管,減少阻塞機會,可分為特殊塗層、傳統裸金屬及塗藥支架三種。
常敏之指出,「特殊塗層血管支架」使用鈦金屬材質及血管壁上原本就存在的一氧化氮為塗層,人體排斥性低,可減少異物在體內的組織發炎反應,同時加速內皮細胞成長,促進血管快速癒合,因此血栓發生率極低。
傳統裸金屬支架術後心血管的再狹窄率高達20-25%,塗藥支架雖然能抑制內皮細胞生長,使再狹窄率降低至5-8%,但相對地亦會抑制血管修復,持續引發血栓,導致血流不順暢,甚至完全阻塞心臟血液的供給,帶來致命危機。
美國FDA建議至少需服用1年雙重抗血小板藥物,甚至有可能要長期服用,若患者必須進行其他手術,為了避免大量出血,停止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卻又面臨血栓危險,讓患者陷入兩難。
根據2012年歐洲心血管介入治療學會(Euro PCR) 發表BASE-ACS Trial,針對「急性冠心症患者」做兩年追蹤比較,顯示使用特殊塗層支架較塗藥支架的血栓發生率減少70%,心肌梗塞與心臟病死亡減少40%。
「特殊塗層血管支架」將於2012年7月1日起正式納入健保給付,適應症為急性心肌梗塞,另外對於1年內需做非心臟手術(如攝護腺、拔牙、白內障…等手術)及有出血的顧慮(如胃潰瘍)、無法服用兩種抗血小板藥物及有經濟考量的患者來說,是安全且經濟的選擇。